首页 > 女频言情 >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 第364章 祸水东引

第364章 祸水东引(2/2)

目录

嘉靖仿佛是自言自语,随后突然喊了一声黄锦。

“奴才在!”黄锦赶忙应道。

“你将此事告知陈洪。

在朕看来,这严世蕃能逃出岭南那地方,还能顺利返回家乡,背后定然有人支持。

你让陈洪将此事彻查一番!早上小朝会前,务必将证据呈入玉熙宫。”嘉靖随意地吩咐道。

黄锦听了,浑身一颤:“诺!奴才明白。”

……

卯时。

随着宫门缓缓推开,赵炳等一众四品以上在京官员,依次鱼贯而入。

或许是受年节氛围的影响,这些朝廷大员们都看清了局势。

原本还对王远热络有加的官员,此刻如同躲避瘟神一般,在王远身边留出了三尺有余的空间。

王远对此倒是毫不在意,这些情形,去年他便已体会过了。

更何况今日他是来扭转局势的,自然不会将这些放在心上。

就在这时,一个人凑到了王远身边。王远稍一扭头,轻声唤道:

“师叔,你怎么来了?如今我名声不佳,你可别在我身边,免得被连累。”

来人正是张居正。张居正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说道:

“我如今身为从四品的光禄寺少卿,按位置本就该站在你身侧。

你这事儿确实做得有些鲁莽了,还是听老师的话,退一步吧,过些年老师再将你拉回来便是。”

王远心中暗自腹诽:到时候把我拉回来做你小弟吗?

但面上依旧是一副感激的神情:“多谢师叔为我着想,不过此事我不觉得自己有错。师叔莫不是不相信师侄能挺过这一关?”

张居正尴尬一笑:“哪能呢,既然师侄心中有数,那师叔待会儿便看你表现了。”

“哈哈,师叔你就等着瞧吧。不过师叔,你可有帮师侄说说话的打算?

如今满朝大半人都对师侄不满,师侄也想请师门帮衬帮衬啊。”

这一番直白的请求,瞬间让张居正像是被点了哑穴,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此事就连徐阶都不敢公然插手,他一个无权无势的光禄寺少卿,又能帮上什么忙?

无非就是在待会儿的朝堂争论中,帮着说几句好话罢了。

像王远这般直截了当地求帮忙,实在罕见,让向来擅长在各方势力间周旋、深谙明哲保身之道的张居正,一时无所适从。

咬了咬牙,张居正坚定地说道:“师侄放心,到时候师叔定然帮你说话!”

听到这话,王远颇为惊讶,没想到平日里最是圆滑的张居正,竟愿意为他出头。

不愧是张居正,该说他眼光独到吧!

在众人都觉得他翻身无望之时,唯有他能看出王远尚有后手未出。

也难怪他日后能与冯保联手,权倾朝野,甚至架空皇帝。

“那师侄先谢过师叔了!”

随后,众人步入玉熙宫。

按照两列站定,王远依旧站在末尾几人之中。

突然,边上的精舍内传来一声清脆的玉磬声。

众臣纷纷拜倒在地,齐声高呼:“臣等参见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呼万岁之后,便听到原本空空如也的龙椅上,传来一道平淡的声音:“众爱卿平身!”

等众人起身,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嘉靖已端坐在龙椅之上,一双明亮的眼睛扫视着众人。

群臣并未立刻弹劾王远,而是依照惯例。复盘去年的政务得失,计算明年的财政预算。

今年的会议倒是颇为顺利。

这也正常,毕竟天下之事,若有解决不了的,那多半是钱的问题。

而去年恰恰是朝廷最为富庶的时候,故而诸事顺遂,看似天下太平。

大明各地去年共发生大大小小的天灾二百一十八场,朝廷的赈灾行动颇为及时。

虽说其中难免存在贪墨现象,但好在并未引发大乱。

待其余大小事务商议完毕,时间才刚过一个多时辰。

此时外面的阳光正好完全升起,温暖的阳光洒在王远的背上,让他感到十分惬意。

但很快,让王远感到烦躁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臣通政司左参议曹无双有事启奏!”

“何事?”吕方见嘉靖微微点头,在一旁高声问道。

“通政司如今积压了三千二百封奏折,其中二千九百封皆是弹劾王祭酒的。还请陛下明示,这些奏折该如何处置?”

“来了!”王远心中暗道。他明白,这不过是打头阵的小角色罢了。

高官弹劾有高官的手段,普通小官弹劾也有小官的办法。

今日若召开的是大朝会,那么第一个站出来弹劾的必定是言官,随后双方手下的小官会依次发言。

比拼哪边人多、哪边能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

而今日召开的只是小朝会,参会官员最低也是从四品,彼此之间并无绝对的从属关系,大多是合作关系。

想要让这些高官纷纷站出来弹劾一人,除非此人真的触动了所有人的利益。

且胜负态势明显,否则其他人大多不会轻易出面。

果然,除了曹无双之外,其他官员都在一旁观望,并无上前一同弹劾的意思。

很快,上方又传来吕方的声音:“这些人为何要弹劾王祭酒,弹劾的内容又是什么?”

曹无双继续拱手说道:“启禀陛下,弹劾内容大多是说,王祭酒之前担任户部郎中,主持盐政改革之时,滥用盐司衙门存银,数额竟高达四百万两!”

吕方的声音再次响起:“王祭酒,对于这些弹劾,你可有什么要辩解的?”

“陛下,微臣冤枉啊!”王远快步走出队列,来到曹无双身边,高声回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