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祸水东引(1/2)
正月十六,子时。
夜幕沉沉,天色尚未破晓,昨日元宵的热闹氛围,还在京师外城袅袅不散,城中甚至还有些人尚未归家。
王远需筹备今日小朝会,早早便从榻上起身。
自幼家境贫寒,让他未曾养成使唤侍女服侍的习惯。平日里,最多也就灵儿帮他整理整理衣裳。
今日,灵儿如往常那般,动作轻柔地抚平王远身上官服的褶皱,轻声劝道:
“夫君,你便听我阿爷的吧。如今朝廷局势动荡,他即便身为阁老,也难以公然出面反对。
你先去南京国子监待上几年,往后若有机缘,直接回来做礼部侍郎,这般安排岂不甚好?”
王远轻轻摇了摇头,耐心解释:
“灵儿,朝廷中的诸多事宜你不甚明了。如今我看似身处风雨飘摇之境,实则是在为陛下抵挡外界的风刀霜剑。
只要能熬过这一阵,无论是圣眷还是其他方面,都将大有收获。
甚至在这几年间更进一步,也并非全无可能。
但我若此刻离去,岂不是将陛下推至风口浪尖?届时陛下又会如何看待我?
恐怕终嘉靖一朝,我都再难有回京之机。
你要知道,当年王阳明被驱赶到龙场之时,陛下还曾再三过问。
待裕王即位,前头还有个高拱,他与我政见不合,如今带头针对我的便是他。
若真到了那一步,我恐怕只能等世子殿下长大,再以世子老师的身份归来。
这绝非我所期望的,其间不知会生出多少变故,所以我断不能退。”
实际上,王远内心所想远不止这些。
他知道嘉靖时日无多,待裕王登基,起初几年徐阶或许还能凭借老臣身份压制局势,但往后必然是高拱的天下。
后世史书曾记载,裕王竟将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之位授予同一人,这般权势集中,实在骇人听闻。
王远自忖,自己在圣眷方面远不及高拱,所以必须尽快登上高位。
如此一来,只要自己行事谨慎,不落下把柄,高拱至多也只能设法架空他。
而他只需耐心等待,等世子登基,一切便会迎来转机,毕竟裕王寿命不长。
此外,王远还有个隐藏更深的想法,那便是掌控朝廷财政,成为户部尚书。届时或许能凭借财权整合六部,进而架空内阁。
灵儿见劝不动王远,又心生一计:“只找那一两个言官发声,怕是不够吧?妾身这段时日结识了不少官员夫人,不如由妾身出面,再帮夫君联络几个?”
王远先是心动了一瞬,但很快便摇了摇头:
“不必如此。我如今越是显得凄惨,便越能彰显我的付出,相应地,陛下对我的圣眷也会愈发深厚,这才是我翻盘的关键所在。
只需寻一两个言官,将我的声音传达出去即可,凡事过犹不及。”
看着灵儿依旧满脸担忧,王远笑着宽慰:
“好了,我知道你一心想为我分忧,你为我做的已经够多了。你夫君也并非无能之辈,此事我定能妥善处理。
即便真的失败了,不是还有师祖安排的退路吗?后路已然无忧,那便勇往直前!”
言罢,王远拿起上朝用的笏板,大步向门外走去。
……
同一时刻,玉熙宫中的嘉靖,也结束了为期十五天的闭关打坐。
黄锦第一时间察觉到,赶忙从外面端来热水,恭恭敬敬地递上毛巾。
嘉靖接过毛巾,敷在脸上,开口问道:“时辰到了吧?”
“回皇爷的话,刚过子时。”黄锦连忙答道。
“这半个月,外头可有什么热闹事儿发生?”
黄锦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其实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这般作态不过是应景而已。
“奴才愚钝,印象深刻的大事有两件。
第一件,蓝道人前来禀报,说今年是个好年景,若能在开春之前举办一次罗天大醮,便能为今年更好地祈福消灾。”
嘉靖微微点头,不置可否:“嗯,既然蓝道人说是好年景,那必定不会错。你去告知他,罗天大醮的事儿,朕准了。第二件呢?”
“第二件便是王祭酒的事了。好些官员联合起来,打算在今儿个的小朝会上弹劾他。
这些日子封衙,通政司衙门积压了不少奏折,奴才派小黄门去瞧过,八成都是弹劾王祭酒的。
就连云南那边的官吏,都有送来奏折!”
嘉靖听后,眉头紧皱,不禁抱怨道:“不就是为朕修了宫殿和道观吗?怎的这么多人看他不顺眼?严嵩在的时候,朕也时常修建,怎不见有人弹劾严嵩呢?”
黄锦心中暗自腹诽,严党那时权倾朝野,哪个敢吭声?
见黄锦沉默不语,嘉靖轻轻摇头,喃喃自语:“朕这个王爱卿可不是个吃亏的主,也不知他会如何应对,朕实在是好奇得很呐。”
听到这话,黄锦才像是回过神来,禀报道:“皇爷,奴才倒是有个猜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今日倒是稀奇,你竟主动说起猜测了,朕看怕是八九不离十吧!”嘉靖饶有兴致地问道。
黄锦点了点头,也不隐瞒,直言道:“三日前,锦衣卫传来消息,说严世蕃私自潜逃,还被锦衣卫在家中当场拿下,如今正在押解来京师的路上,估计这两天就能到。”
嘉靖听后,目光一凛:“哼,这严世蕃还真是屡教不改,即便被流放了,胆子还是这般大!
他以为严嵩还是我大明的首辅吗?不过你说,严世蕃私自跑回家这事,是王爱卿安排的,这是何道理?
难不成王爱卿,还有操控他人的本事?”
黄锦讪讪一笑,拿出一本奏折说道:“这都是王祭酒,自己写在奏折里的。
说是他家奴仆年节回乡祭祖时,曾见过严世蕃,后来一番打探才知晓,严世蕃私自跑回了江西。
王祭酒得知后,便将这消息举报给了锦衣卫。就在除夕那晚,锦衣卫的李四年在严阁老家中,捉住了逃回老家的严世蕃。”
嘉靖边翻看奏折边听,看到最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王爱卿,真不知该说他聪明还是蠢笨。
说他聪明吧,他把这事儿办得漏洞百出,如何能让朝堂百官信服?
说他蠢笨吧,他又能想出这般祸水东引的计策!”
黄锦眼观鼻、鼻观心,对此不发一言。
“罢了!这王爱卿毕竟是为朕办事的,以往满朝皆是他的敌人,朕也不好贸然帮忙。
如今有了个合适的借口,若再不帮衬,怕是要让人心寒呐。黄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