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70章 江东清流:虞翻、陆绩、张温列传

第170章 江东清流:虞翻、陆绩、张温列传(1/2)

目录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 年),会稽郡府门前,虞翻身披衰绖,草鞋上沾满晨露。孙策的军队已至城下,太守王朗欲整兵抵抗,他跌跌撞撞闯入大堂:\"明府!孙策兵锋正盛,会稽百姓何辜?\" 王朗抚须沉吟,他竟当庭脱下单衣,露出孝服下的铠甲:\"翻父丧未除,本不当言兵,但不忍见郡中父老遭难!\"

王朗败走浮海,虞翻追随护佑,至东部候官,守将闭门不纳。他孤身登城,对守将拱手:\"昔季布为项羽将,数窘高祖,高祖成帝,反拜为郎中。今孙策明府,岂会苛责降者?\" 守将动容,开城相迎。孙策闻之,亲至其宅,见翻正于灵前研读《周易》,遂执手而笑:\"仲翔孝勇,孤得之如得会稽。\"

建安五年(200 年),孙策在丹徒山林纵马射虎,马蹄踏碎晨雾。虞翻策马追上,拽住缰绳:\"明府忘白龙鱼服之戒乎?昔豫且射白龙,刘季斩白蛇,皆以贵体轻出之故!\" 孙策收缰长叹:\"吾知卿忠,然身居乱世,安能如儒生端坐?\" 翻却跪于马前:\"愿明府以高祖为法,聚英豪而不亲犯矢石。\"

孙权继位后,虞翻的谏言更烈。于禁降吴,孙权与之一同骑马,他举鞭欲击:\"此降虏敢与吾君并辔?\" 宴席上,孙权行酒至前,他伏地装醉不接,待权离去,竟径直坐起。孙权怒提佩剑,刘基抱住劝道:\"大王欲效曹操杀孔融乎?\" 他却直视孙权:\"若杀翻,天下谓陛下容不得直言!\"

赤乌二年(239 年),交州的椰林深处,虞翻在竹简上批注《周易》,门生环绕。他虽处贬谪,却每日讲学,手指南方星空:\"《易》曰 ' 穷则变,变则通 ',吾虽流放,此道不孤。\" 闻孙权欲征公孙渊,他在给孔融的信中暗讽:\"海外三岛,岂足劳王师?\"

临终前,他望着北归的雁群,对诸子说:\"吾注《易》十卷,释《老》《语》《国语》数篇,虽遭流放,终不负所学。\" 归葬余姚那日,交州百姓沿途设祭,香烟飘向大海,仿佛要将这位狂士的魂魄送回江东。

汉灵帝光和三年(180 年),九江袁术府中,六岁的陆绩袖中滚落三枚橘子。面对袁术的轻笑,他跪而对曰:\"欲归遗母,母性喜橘。\" 满座皆惊,袁术抚其头:\"陆郎他日必成大器。\" 其父陆康为庐江太守,他常随父断案,见囚徒衣不蔽体,竟解自己的裘衣相赠。

孙策定吴,张昭等论及天下事,十九岁的陆绩在末座朗声道:\"昔管仲以文德服诸侯,今诸君言必称兵,独不念孔子 '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 ' 乎?\" 张昭欲辩,见其目光如炬,竟一时语塞。时人皆谓 \"陆郎虽幼,有颜子之德\"。

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郁林郡府,陆绩望着案头的浑天图,听着窗外俚人歌谣。虽为偏将军,他更喜着述,常对僚属说:\"治郡如治《易》,需刚柔相济。\" 见百姓信巫鬼,乃立学校,亲授《诗经》《尚书》,教民耕种。病笃时,自刻墓碑:\"汉志士陆绩,幼学六经,长通天文,今葬郁林,魂归吴会。\"

他预知亡日,临终前对妻儿说:\"六十年后,当有圣人一统,惜吾不及见。\" 言罢,手抚《太玄经注》而逝,年三十二。孙权闻之,叹曰:\"公纪博通,使天假之年,当与子云(扬雄)齐名。\"

黄武三年(224 年),成都朝堂,张温展开孙权的国书,声如洪钟:\"吴蜀如唇齿,共抗曹贼,愿永结盟好。\" 诸葛亮抚掌赞道:\"昔子产使晋,今惠恕使蜀,皆不辱君命。\" 蜀人见其容貌伟丽,辞采飞扬,竟作《张温赋》传于市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