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重回1983年 > 第81章 瓦厂开工

第81章 瓦厂开工(2/2)

目录

“我这才学了点皮毛,我看满满做的那些都是溜圆光滑的,这可是一盏茶就能学的来的,得是好多年的真功夫才行。”

刘开富一边转着瓦桶,一边回道:

“咳,我也是好久没做了,这要是以前,做起来可快了,没两三个小工的土可赶不上我制瓦的速度。”

宋向阳也笑着回应道:“你做个两天,满满的手感就会回来了,看来我还得请上两个小工才行。要不然,这挖土、运土、踩泥、晒瓦都需要人,到时候可能忙不过来。”

“嗯,请两个小工还是有必要的,一窑两万片瓦,还不算有些浪费的。每天这么干下来,不轮换着每个工种做,那人是很辛苦的。尤其是这挖土,你姐姐几个,估计挖个几天,手都要起泡了。”

刘开富也是很认真的说道。

“行,我晚上回去的时候就去问问,明天肯定请两个帮手来。”

宋向阳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到时候把三婶和四婶叫来就行。

她们眼下都是忙忙菜地,也没有其他活计,她们挖地那都是常年干的活,比姐姐们都强多了。

反正请别人也是请,还不如请自己家人。

自己今天先把这制瓦的流程先熟练一番,到时候再多请上几个人,速度也就会快起来了。

这头两窑必须在开春前就要开始烧,要不等到开春,大家都忙起来了,就不好找人了。

而且,到时候雨季也多了起来,开工也不利索。

想着这些,宋向阳便一边做着瓦,一边跟刘开富交流着后面的流程,刘开富也都讲的极为认真。

按照刘开富所说,这阵子先制成泥桶,待“桶子”半干定型后,将“桶子”重叠堆放,以腾出晾地。

当叠堆的“桶子”完全干后,将其“拍”成四片筒状瓦片,然后将生瓦片堆成墙垛。

给这些瓦片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晾干,直到砖坯中的水份被完全挥发为止。

届时,将干透的瓦坯运进窑内,靠窑壁分层叠放直至顶部,中间可留加柴或煤等燃料的空间。

而煤炭也要做成煤块,加进那些缝隙。

等到烧制的时候,从窑门引燃煤块,每两小时添煤一次,每次一百余斤煤,连烧三天左右,瓦就可以烧好了。

烧好后,在窑顶筑一圆形“窑田”,堤高20厘米,每天加三次水,半个月内使窑渐渐冷却。

之后,一窑煤就算烧制完成了。

宋向阳仔细的算了一下,如果再请上两个小工,加上如今这些人,一个月基本就可以烧一窑。

一窑两万块瓦,一个老师傅,两个小工,一个月开支得五十多块钱。

两吨都一点的煤,加上运费,差不多要七十来块,核算到每一块瓦上,差不多是接近4厘的成本。

再加上还要给礼堂和小学换一些瓦,可能也得需要个一千多片左右。

加上池塘的租金,买的那些工具啥的,一块瓦的成本得5厘多。

如果算上自己家人的劳力和请的人,得接近一分左右了。

像他们这样的青瓦,卖到乡里3分钱一块,可要是卖给村里,可能2分就不错了。

因为此前村里大多数都是买的那些小土窑的,也就1分钱多点。

但是,宋向阳认真看过刘开富烧过的瓦,比很多的瓦都要好,质量优势是很明显的。

有了质量,就有了口碑和议价权。

眼下趁着还未农忙,烧两个月就差不多能回本了。

虽然比不上摆摊的生意来的快,但是可以很持久。

那摆摊的生意,现在已经开始有些冷淡下来了,再过阵子大家知道势头,可能就赚不了几个钱了。

而这瓦厂,等后面规模起来了,只会赚的更多。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开瓦厂的经验,后面再开砖厂也就容易多了。

自己再去跑跑销路,托点车的关系,把瓦厂的名头给打出去。

然后,再想点其他赚钱的路子,把瓦厂的规模提一提。

那样,家里也等于多了一个持续的营生,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想到这些,宋向阳觉得浑身都是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