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修水径(2/2)
他曾仔细研读过村里卖树、卖山的各种财务公示,发现村里的进项颇为可观,可支出的项目却寥寥无几,大多也就是简单修补下亭子、搭建个石桥之类的。
而那些省下来的钱,后来都被用在了各种“打平伙”的吃喝上面。
在宋向阳看来,村里的人当时也有点太过短视。
现在,整个乡里也就只有手扶拖拉机,其余大多是板车、自行车、牛车,所以大家都觉得现有的道路宽度已然足够。
可是,多年之后,随着经济发展,车辆日益增多,林场因效益下滑,又嫌弃村里道路狭窄,便从深山里另修了一条路,直通别的乡,连村里的过路费都省了。
想到这些,宋向阳觉得在明天的会议上,自己必须站出来,将这些利弊分析清楚,为村里的长远发展据理力争。
路修好了,自己以后的赚钱计划也会才越来越顺利。
于是,初七开会那天,宋向阳自告奋勇地代替母亲前往礼堂。
他同其他人一样,搬着一条凳子来到大礼堂,特意挑选了最靠近台前的位置坐下。
村里为这次会议做了一番布置,在台子上摆放了一条长桌,还铺上了一块鲜艳的红布,显得颇为庄重。
一条写着“清水村一九八四年第一次民主会议”的大横幅高高悬挂着。
老支书、村长、文书、妇女主任依次端坐在主席台,神情严肃。
不一会儿,参会的人都到齐了。
文书刘开盛率先伸手按了按喇叭,高声说道:
“喂喂喂,大家安静一下哈,咱们的会议马上开始。首先,有请书记给大家讲几句,大家鼓掌欢迎。”
如今土地已经分到各家各户,村民们对村里事务的热情相较以往有所下降,所以掌声只是稀稀拉拉地响了几下。
老支书对此并不在意,他不紧不慢地挂起老花镜,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对着一份材料纸,逐字逐句地照本宣科起来:
“根据清水村党支部和龙湾林场党支部统一意见......”
老支书讲述的内容,主要是村里和龙湾林场关于协调修路的相关事宜,并着重强调在修路之前,村里必须先修水径。
他念了差不多一二十分钟后,扶了扶老花镜,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众人,接着说道: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道理大家想必看那围墙上的标语也看了好几年了,心里都明白。”
“但是我还要再着重强调一下,这次修水径和修路一样,都是关乎咱们村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
“村里经过商议决定,马路右边的田都要让出二十公分。”
“至于补偿办法,村里也有了明确意见,每一公分每年补助一块钱,连续补助三年。”
清水村的这条马路,左边原本就有一条水径,只是十分狭窄,宽度大概不到20公分。
每逢洪水期,大量的水流漫过,马路便变得泥泞不堪,几乎无法通行。
再加上右边稻田的农户为了引水灌溉,随意在马路上挖掘,使得原本就坑洼不平的黄泥路,变得更加糟糕,简直就像一片泥沼洼地。
如今村里决定修建水径,想必也想改善这种糟糕的状况。
不过,宋向阳猜测这其中大概率也有林场的意见。
毕竟,一边没有通畅的水径,新路修好后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养路队维护的成本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老支书讲完后,挺直了身子,对着台下说道:
“各位社员同志,大家要是有什么意见,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尽管公社已经成为过去,但老支书依旧习惯性地称呼大家为“社员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