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575章 星辰大海的起始!火箭与航天!布鲁

第575章 星辰大海的起始!火箭与航天!布鲁(2/2)

目录

科罗廖夫是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虽然苏联很重视航天领域,但是欧美各国并不看好。

哪怕是航天研究最强的美国和德国,也是如此。

大佬们都是凭着热情在研究,不图什么回报。

所以就算研究出什么重要理论和技术,也很难受到重视,被丢在无人的角落。

然而,短短几十年后,太空时代的到来,将会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人类的脚步终于踏足星空!

李奇维看着眼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万分感慨。

他心中那个星辰大海的梦想,已经有人开始为它添砖加瓦了。

火箭、宇宙飞船、卫星、空间站、登月、火星探索、行星改造、戴森球

未来无限广阔。

而今天,他或许能够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李奇维笑着回道:

“你好,齐奥尔科夫斯基教授。”

“我看过你发表的论文和小说,它们都非常棒。”

“其中有一篇论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在论文里详细地描述了火箭发射的全过程,令人震撼!”

哗!

众人闻言更惊讶了!

布鲁斯教授难道还关注火箭和航天领域

这跨界跨的有点厉害啊。

虽然齐奥尔科夫斯基本人并不研究流体力学,但是火箭设计肯定和空气动力学有关。

所以,冯卡门才会把这位大佬也拉上,算是为大会助威。

这时,冯卡门开玩笑说道:

“布鲁斯教授,你对火箭这么感兴趣,应该参加这次的力学家大会。”

众人会心一笑。

李奇维说道:

“我们华夏有个叫万户的人,他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火箭的人。”

“早在五六百年前,他就把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想借此飞向天空。”

“可惜,他失败了,并付出了生命。”

“我很敬佩他的精神,所以记住了这个故事,并对火箭产生了兴趣。”

哗!

众人皆是震撼。

虽然他们没有听过万户的名字,但同样万分敬佩。

这是真正的求道者!

齐奥尔科夫斯基眼中更是爆发精光,他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惋惜之情。

他决定回去后深入了解万户的事迹。

接着,他眼神火热。

大名鼎鼎的布鲁斯教授,竟然会对火箭和航天感兴趣

最关键的是,对方还看过自己写的论文和小说。

一时间,小老头非常激动,甚至开始有点不自信了。

“布鲁斯教授,我的火箭理论在你看来,应该漏洞百出吧。”

“毕竟,它没用到什么高深的物理理论。”

李奇维笑道:

“此言差矣。”

“万户研究火箭时,自然科学都还没诞生呢。”

“你提出的火箭理论是框架性质的,虽然粗糙,但意义非凡。”

“真想造出你论文中的那种火箭,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过,我对此很有信心。”

哗!

众人心神震动!

布鲁斯教授的信念可以击碎顽石!

齐奥尔科夫斯基彻底沦陷,他瞬间变成了话痨。

“布鲁斯教授,你分析的太准确了!”

“就在去年,罗马尼亚的奥伯特发表了一篇90多页的文章:《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

“他从数学上系统地阐述了火箭摆脱地球引力的方法和速度,并且还介绍了宇宙飞船的飞行原理。”

“他的工作比我的更加详细。”

李奇维闻言,轻轻点头。

真实历史上,奥伯特被誉为“欧洲火箭之父”。

他把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理论转化成工程,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奥伯特关于火箭推进的著作,被整整一代工程师们视为航天领域的“圣经”。

而他教出的一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冯布劳恩。

介绍冯布劳恩,只需要一句话:德国v2火箭总设计师。

v2火箭虽然名字中带有火箭,但其实它是弹道导弹。

火箭和导弹的区别就在于“制导”。

火箭讲究大力出奇迹,只要燃料够多,想跑多远就跑多远,想产生多大的推力就有多大。

因此,火箭主要作为航天器、卫星的运输工具,看起来都是傻大粗的外观。

而导弹主要是武器用途,讲究精确打击目标。

因此,导弹携带的燃料一般都不多,看起来小巧很多,其核心指标是制导的精确性。

这时,齐奥尔科夫斯基又补充道:

“哦!对了!”

“美国的戈达德最近成功研发出液氧和汽油混合的液体燃料火箭。”

“虽然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只飞行了2.5秒,飞行距离也只有56米。”

“但是,我坚信,那一定是火箭动力的未来!”

真实历史上,戈达德被誉为“美国火箭之父”、“现代火箭技术之父”。

他不仅从理论上计算了液体燃料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并且还通过实验证明了。

他研发的火箭才是后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火箭。

冯布劳恩曾这样评价戈达德:

“在火箭发展史上,戈达德博士是无所匹敌的。”

“他在液体火箭的设计、建造和发射上,走在了每一个人的前面。”

此刻,李奇维听着齐奥尔科夫斯基对火箭领域如数家珍一般的介绍,神色敬佩。

齐奥尔科夫斯基、奥伯特、戈达德三人,就是火箭和航天领域的奠基人和开辟者。

他们的成果在后世看或许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正因为他们不求回报的坚持,才有了未来的璀璨。

比如戈达德,他发射了第一枚液体火箭后,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

直到几十年后,太空争霸,美国刚开始落后,结果翻开数据一看:我靠,戈达德早把工作做完了!

而这一世,李奇维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我要截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