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 > 第200章 不可控的过程

第200章 不可控的过程(1/2)

目录

具体选址定于洛水北岸的宜阳。该地位于战国时代韩国故都旧址,同时还是闻名遐迩的大型冶金基地!

此决策有两点考量。其一临近水域便于运输;其二,所生产的建筑材料可用于增强三川关隘防御并升级咸阳通往东方的道路为现代水泥路。

毕竟这里是京都东方门户,敖仓更是重中之重!

一旦国家出现变故,此处坚固的城防可以延缓叛军行动,为大军出关平乱赢得时间。

顺便提一句,目前三川的行政长官正是李斯之子李诚。

按家族关系来论,陈明得尊称对方一声姐夫或者大舅兄……

进入炼铁场核心区域,可见一圈以砖墙围拢的高大建筑群,围墙外时不时可以看到全副武装的卫士来回巡逻守护安全。

这些建筑外围采用了钢筋混泥土结构顶部加覆钢板,内部则设有连廊系统保证恶劣天气下物料运输顺畅无阻。

就在陈明走进之时,正好看到两名身形消瘦精神饱满的工匠用绳索拉着一辆载重不下千斤的大车驶离原料存放处。

人在希望之中才能活下去。

根据现行法令,除了少部分刑期固定的囚犯外,国民犯案多被判终身劳役!尤其是男性囚犯和服役人员更难有活至释放之日可能……这主要是由于集权农业政策导致的结果——为了集中财力发展耕作战备。

然而,这些特殊人群仍然能加入军队行列,并凭战场功绩赎回自由身份,成为平民。

只可惜杀敌立功何其困难。对于大多数基层士兵而言已经不易获得交战机会,就遑论这些身分低下的人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初始皇首次伐南越失利之后,仍可以迅速集结再次出击的原因。

相较于无限期的高强度苦力劳动直到死亡,战场搏命反倒显得更加值得尝试——反正死一次也就罢了,要是活下来那便是长久生存!

因此当年章邯带领这群囚徒屡次凯旋亦属自然之事也。

如今陈明颁布了特赦法令允许这些犯罪情节较轻者通过支付赎金重获自由,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效率热情。因为他们知道获得赎身后如能熟习冶铸手艺就得以继续留在厂区晋升匠师阶层。

不说其他,仅仅每天十五个钱酬劳便令所有人怦然心动不已。更重要

据说,这种所谓的“浸钢术”一直延续至后世。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已成型的铁器放入坩埚之中,覆盖上混合好的木炭、酱类与泥土粉末,再从坩埚外部进行加热。

其中,木炭和酱料作为渗碳媒介,提供必要的碳元素,而泥土则起到分散的作用。

关于淬火的技术,北周时期的郑母怀文发明了一种精妙的方式——

用五畜之尿清洗金属,再以五畜之脂进行冷却处理。

用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相当于盐水和油液相结合的双重冷却法。

在一旁的萧均从工坊负责人处得知,这种方法每次能够产出上百斤优质钢时,感叹道:“若能装备这样坚韧锋利的武器,我大秦的勇士必定无人可挡!”

“萧大人此言差矣!”宗正刘公子微笑走近,“难道如今世上还有敢与我大秦武士抗衡的力量吗?”

萧均轻笑回应,随后默默鞠躬行礼并退至一旁。

高松向李昌详细解释完浸钢法和双重淬火技术后,转头看向刘公子,问道:“宗正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臣特意为陛下带来今日的支持!”

---

某日,高公子突然提出希望给两个人安排工作机会。

刘大人轻轻转身,两个孩童缓缓走出。

大的那位身高接近七尺,按照传统的规定已是成人。然而他脸庞青涩,实际不过十一二岁模样。

小的那个体型更显稚嫩些,尽管郑重地作揖问好,但可以看出尚在换牙阶段,大约也就七八岁的光景。

“咦……你是谁来着?”看着眼前稚嫩面孔,高松不禁困惑地自语道。

“我,我是王广啊!”小男孩昂着头说道,却又不敢真将被按住的发辫夺回。

“那你定是王明了?”高松接着问道。

王明向前迈出一步:“回禀陛下,正是卑职。”

触碰到宽大的衣物下紧实身躯,高松心中默念称赞——这确实配得上名门之后称号,颇具其父风采。

至于未提及王远,嗯,有道理。

这两位小孩中,一位名唤王明,系王远长子;另一位名为王广,则是王远次子。

经过片刻沉思,高松重新评价起王家族中人物价值,即便之前并不看好其中某些人,现在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能力出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