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我大唐皇子,有个系统不过分吧 > 第79章 视察冶铁坊

第79章 视察冶铁坊(1/2)

目录

待欧阳询二人离开后李恪也去休息了,准备明日去工业园炼铁坊看看。

翌日清晨,李恪带着严庆骑着马向炼铁作坊飞驰而去。

“殿下,这加了马掌的战马确实不一样啊。”严庆骑着马来到向李恪说道。

“是的,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马蹄不受到损害。”李恪笑笑说道,随后夹了一下马肚子,策马扬鞭向炼铁坊奔去。

马掌的作用当然是很明显的,这可是经过多年的验证,是经过岁月敲打的结果。

马掌出世之前,马匹马掌磨损的问题一直是各王朝头疼的问题,平日战马都是养着,但是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牵出去遛遛,就连骑兵也很少骑着战马训练。

中原王朝缺马,唐朝虽说不缺马,可实际上还是很缺,像突厥那种游牧民族才是真正的不缺马。

如今有了马掌,对战马的马蹄伤害就减少了很多。

不像之前,为了避免马蹄的磨损,在马蹄上包裹着布,里面再填充一些柔软的东西,尽可能地不让马蹄与地面摩擦,起到一个缓冲作用。

效果虽然明显,但材料磨损却很严重,普通的骑兵用不起,图啥呢这是?

很快李恪等人来到了炼铁作坊一里处,远远就能看见十几个矗立着的高温炉烟囱。

煤炭和钢铁是工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自然李恪会偏向这两个方面。至于工业区其他的都算是轻工业,技术的改进,也只能算是到了顶端,可煤炭和钢铁不一样,以后很多的生产都需要这两样。

在后世,华夏不但是整个世界上钢产量最高的国家,又是钢材进口最多的。一些特种钢都要进口,尤其是轴承钢。

李恪记得他上小学的时候,课本里都以钢产量第一引以为傲,出现了很多和钢铁有关的人物。

虽说这第一有一些水分,也不能说欧美等国家的钢铁产量达不到,而是不需要,铁路早已经修完,房子也建得差不多了,能用到的地方自然就少了。

所以说基础要打好,这样以后就可以造出大炮、发动机、飞机等,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人才储备足了,实现了呢,所以这些是李恪的理念,也是大唐工业发展的理念,路也要一步步地走。

李恪让曲亮从外地招募了很多炼钢工匠,都是给了高额的月钱的。

李恪有自知之明,他虽说是一个现代人,穿越者,但他只是一个在现代见过这些的人,并不会自己生产,只能将一些自己知道的资料,技术提供给那些匠目,让他们自己去研究。

李恪是个门外汉,但是不妨碍他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指点那些匠目,打铁还需自身硬,等第一批铁匠学成,那么进入他的科学院可能性就很大,再随着日后不断地摸索,试验,相信不久的将来,飞机造出来都不是难事。

唐朝这个时期的炼钢方法,还是采用的单室式炼钢,是把铁和燃料放在一个炉膛中加热,这个方法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发明出来。

冶炼时先放木炭或煤炭,后放生铁,铁上盖煤末,封闭加热,等到铁快要融化的时候,开盖用铁棍搅动,通过长时间炒炼,铁中的碳会不断降低。

这是一个症结,因为用了炭,所以铁中的碳含量会增高,但不用炭,铁的熔点太高,不能让铁融化。不得不说古人的聪明,在那个落后的时代就摸索出了一条炼铁之路,铁原本的熔点超过1500度,但是加入炭就可以降低到1200度左右。

而在现代,工业大规模炼钢的鼻祖是英国人贝塞麦,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也作气体燃料,一氧化碳的热点很高,即使不用纯氧,也能把铁矿石完全融化,而且这玩意儿相对容易提炼,二氧化碳跟碳在高温下即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就是煤气,无色无味,有毒,炭火燃烧不充分时也会弄出这玩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