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抗日之东北崛起 > 一百二十一章寸寸山河寸寸血

一百二十一章寸寸山河寸寸血(2/2)

目录

现在王思俞身边大都是伤病员,只有几挺轻机枪,火力不是很密集,弹药也不多,没打几下,子弹就告急了。

日军的战马奔跑的很快,迅速地冲上来了,战士们虽然在拼死的抵抗,但日军骑兵的马刀在不断的收割他们的性命。

眼看着战士们浴血沙场,王思俞也只能带领余下的战士奋力的抵抗,却无济于事。

“冲啊!”随着一阵急促的军号声响起,山坡上冲下来几千名战士,他们奋不顾身的杀向战场,同时各种枪械同时向日军的骑兵射击着。在山坡上带领队伍训练的李常有和付千言听到军营方向响起了巨大的炮声,赶紧回来增援。

日军骑兵指挥官看到对方人数众多,部下伤亡也不少,就带领着余下的骑兵撤出了战场。

“老王,你怎么样了?魏司令在哪里?”李常有看到王思俞身上全是血迹,倒在警卫员的怀里,关切地问道。

“老李,我没有事。”王思俞断断续续地说道,眼见伤势不轻。“魏司令受了重伤,部队就靠你指挥了。”说完,他昏了过去。

“咻咻咻!”重炮又打来了,炮弹在山路上炸响,每一声爆炸,都有战士被炸伤甚至惨死。

“快撤。”李常有急切的命令道,他带着战士们向西撤走。经过几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大家终于躲开了炮火的攻击,来到一个奈拉姆达勒山脚下。奈拉姆达勒山是中蒙边界的一座高山,越过这座高山,就是外蒙的土地了。这时,侦查员不断前来报告,在山的三面出路都发现大量的日伪军。

为了围剿魏长河率领的抗日先锋军,菱刈隆一方面在黑龙江和吉林调集了大量的日伪军围追堵截,同时还从海拉尔调来一个重炮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前来堵截,现在他们遭遇的就是在海拉尔调来的这股日军。重炮联队和骑兵联队给魏长河部队带来巨大的损失,不仅他和王思俞受到重伤,而且部队减员达到了三千人。一场遭遇战,就损失这么多优秀的战士,而且还丧失了粮草,部队接下来的行动更加艰难起来,李常有肩上的担子也沉重起来。

“李司令,部队没有粮食了,现在只能杀马充饥了。我刚刚跟张天宇总指挥通电报,他指示我们要想办法穿过中蒙边界线,进入外蒙古,寻找机会回多伦。”付千言前来报告这个消息。

“穿越中蒙边界谈何容易?这里所有的出路都有日伪军把守,看来只能是翻越这座雪山了。”寒风中,李常有在感叹着。

“李司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跟大自然去争取出路,也好过在这里被鬼子围歼呀。”付千言说的是实话,没有了弹药,拿什么来抗击日伪军的进攻?

“看来也只能这么办了,通知部队把所有马匹都杀了,将没有子弹炮弹的重武器找地方掩埋起来,让大家吃的饱饱的,轻装前进,翻越这座雪山,天黑的时候越过边界,进入外蒙。”

附近山口都有日伪军和苏联红军、蒙古军队在把守,部队现在没有弹药,已经不能再经历大的战斗了。为了摆脱日伪军的追兵,就要挑战大自然的极限,李常有现在别无选择。

阿尔山不是山,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为“热的圣泉”。中蒙边界的这座山叫奈拉姆达勒山,这座山海拔4374米,为蒙古的最高山峰。山上被积雪笼罩,寒风刺骨,空气稀薄,积雪不知道有多深,就是阿尔山这里的猎人在冬季也不敢进入深山里,要翻越这座大雪山,李常有知道是无奈之举。部队已经几乎没有弹药了,面对着几万追兵,只能是想法逃走了。到外蒙去,虽然也危机重重,但怎么也好过被日军歼灭的好。

为了翻越这座奈拉姆达勒山,李常有命令部队把重机枪和各种火炮和多余的武器全部掩埋起来,没有子弹炮弹,这些武器就是废铁,带着他们爬雪山,就是累赘。虽然他也舍不得这些好武器,但在战士们的性命来看,这也不算什么,壮士就要有断腕的决心。李常有命令战士们带上七天到十天吃的马肉,放弃没用的物资,全部轻装前进,准备向奈拉姆达勒山进发。

华为眼看着战士们把12.7毫米的重机枪掩埋了,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他知道这些武器来的多么的不容易,它们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因为没有子弹,为了战士们减少负担,能够顺利的翻越奈拉姆达勒山,也只能将它们掩埋起来。

不仅仅是华为,就是所有参加掩埋工作的战士们心里都不好受,眼看着这些重武器被埋藏在土里,不少人放声痛哭起来。

奈拉姆达勒山非常的陡峭,马匹根本上不去。连日来被鬼子伪军追赶,现在部队的马匹也不多了,为了大家活命,所有的马都被宰杀了,被烀成大块的肉,除了这顿吃的,剩下的都装进了战士们的背包里。有几个饲养员看到心爱的战马被杀了,哭红了眼睛,他们宁可饿着肚子,也拒绝吃这些马肉。在付千言用军规的威逼下,他们才就着泪水吃上几口马肉。

李常有喜爱的战马也被宰杀了,他心情也非常的难受。这匹马跟着他从黑龙江打到朝阳,从朝阳打到多伦,又从多伦又打回黑龙江,这是他形影难离的老伙伴了,今天,为了翻越这座大雪山,不得不把它给杀了,李常有只能是暗自流泪,却还不能让战士们看见,他的心是那么的纠结。

下午临近天黑的时候,剩下的六千多名战士开始向雪山进发。在前面探路的是几个鄂伦春族的战士,他们有丰富的爬雪山的经验,后面跟着大部队,大家以班为单位,每个人抓着一根绳子,十几个人成为一组,背上伤员,进入了大雪山。没往上爬行一段,大家都感到呼吸困难,气温更加低,寒冷异常。天黑以后,前进的路更加艰难,经常听到有战士失脚跌落悬崖的尖叫声,恶劣的自然令大家心里都有发毛的感觉。

一路上,各部队各级指挥官纷纷给战士打气,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爬上雪山。同时,这些干部们做出榜样,帮助抬伤员,扛武器,带头克服困难。面对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没有烈酒,也没有辣椒,身体瘦弱的战士往往被缺氧导致昏迷,伤病员们再爬雪山的时候很多伤势加重,最后牺牲在那里,有的忍受不了折磨,也不愿拖累大家,自己跳下悬崖牺牲了。所有指战员们都要靠自身运动产生的热量驱走寒冷,这简直就成了死亡的道路。

越爬山势越陡,积雪越深,空气也更稀薄,全体指战员都出现了高山反应——呼吸困难、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腰酸腿软、胸口好像压上了千斤巨石,每挪动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靠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后半夜终于爬到了雪山的山顶了。

下山根本没有路,只能摸索着前进,稍不留神,就会滑向深渊,很多战士和军官就在这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天光大亮后,李常有终于带领着战士们翻过了这座雪山,进入了外蒙土地上。

由于这里地势险要,在冬季根本没有人翻过这座大雪山,所以,外蒙和苏联红军没有在这里驻军,这里现在反而成了安全的地方。

雪山脚下是一片森林,李常有安排大家暂时在这里休息,点燃篝火取暖吃饭,准备养足精神再度行军。

经过各部队统计,李常有发现现在部队只剩下五千余人,也就是说,仅仅翻越这一座雪山,就有一千来名官兵牺牲了,这种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

历史上蒙古国曾是中国的一部分,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1911年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21年成立了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从中国版图上划走了,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1924年,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仍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享有领土主权。苏联延续沙俄的政策,在蒙古驻军,以蒙古保护者自居,实际上控制蒙古国,分裂中国的领土。

李常有的部队现在的地方是蒙古的东方省,这里人烟稀少,方圆百里,难以看到村落。在指南针的帮助下,他们在茫茫的雪原上行走着,目标是中国的乌拉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