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捕龙长缨今在手(2/2)
一对对身穿崭新的军装、背着各式武器、迈得整齐的步伐的队伍走进多伦,多伦的百姓都在夹道欢迎这只精神抖擞的军队。在他们的队伍中,还有很多穿着百姓服装的各种人士,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这是华北爱国人士和学生,他们跟随霍明生的六十四师首先来到了多伦。
一个年轻的身穿少将军服的军官走到张天宇面前,大声说道:“张总,第六十四师师长霍明生前来向你报告,全师共计五千一百八十六名战士,现在全部到齐,请张总检阅。”
“霍师长,你们辛苦了!”张天宇先是跟霍明生握一下手,接着对战士们说道:“六十四师的战士们,你们辛苦了!古北口一战,你们打出中国军人的气概,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你们是好样的!”
全场传来热烈的掌上,这热烈的掌声直达云霄。
翻译在一旁向彼得罗夫转译张天宇的话,彼得罗夫望着这英雄的队伍不断的点着头,他也融入这激动得海洋中。
1933年4月5日,天空飘着小雨。
在察哈尔省的多伦县城外,几千名二十二军战士冒雨持枪站在一个新要兴建的烈士陵园的基地,大家神情肃穆,凝视着前方。
多伦县的上万名群众自发的冒雨来到这里,观看着庄重的历史时刻。
张天宇没有戴任何雨具,和在场的几千名官兵一起在雨中等待着时间的到来。
二十二军的主要将领扬子升、张大彪、张中齐等人都在旁相陪,苏联特使彼得罗夫、刚卸任代理省长的仵墉、新任察哈尔省长鹿钟麟、冯焕章的联络官、中共在察哈尔的代表、多伦沽源张北三个县的代表、内蒙一些主要部落的首领、多伦一带的宗教代表都出席在主席台上。华北一带的一些记者也应邀来到这里。
十点整,随着十八声礼炮的轰隆声,张天宇走上了主席台。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各族同胞们,我可爱可尊敬的战友们:
九·一八,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的9月18日,日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从那天起,中国人经历了江河沦陷、生灵涂炭的苦难岁月,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日寇的铁蹄在数月内踏遍的东三省,旋即建立伪满洲国,分裂我国土,至我东北三千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三千里锦绣河山尽失倭奴之手。今年,他们悍然出兵热河,意指长城,面对华北,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为复我国土,救黎民于苦海,切扶大厦之将倾,我中华男儿以复我国江土,以存中华民族之人格,誓抛热血头颅,不顾敌我强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必败而战之,明知有死而赴之。在火线上,在敌机下,在敌人暴行中,英勇捐躯,两年来,仅我军将士阵亡凡三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人,在此,谨向我民族英烈致沉痛的哀悼,谨向英烈之遗孤遗族致亲切的慰问。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各族同胞们,我可爱可尊敬的战友们!
经我们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为我们所有,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只有靠自己民族的头颅和鲜血才可保持。我深信我们东方这只巨狮马上就会觉醒。我们全国同胞的热血,都愿意奔放到抗日的战壕里,有识之士都将前仆后继,慷慨赴国难,现在整个民族的命运,抓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更值得我们和后世讴歌和爱护。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下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们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寇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我们是踏着先烈们的血迹前进的,后方的人民,要勇敢的踏着我们的血迹而来。
坚持抗战,动员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展开全民族的全面的抗战,巩固国内团结,坚决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这就是全中华民族继续努力的总方向。
同胞们!将士们!奋斗吧!我们要胜利,我们一定能够胜利!”
悲壮的悼词,霸气的宣言,慷慨赴国难的决心,听着无不深受鼓舞,又潸然泪下。
雨中的松柏愈加苍翠,暗淡的天空愈加庄严,古老的大地在风中呜咽,但现在将士和百姓的抗日决心愈加坚定,他们坚信最终胜利是我们的!
第二天,京津华北各大报纸相继转发了张天宇这篇抗日檄文,他点亮了黑暗中有志抗日的爱国人士的心声,成了一篇讨日宣言!
在张天宇奠基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同时,处在各个战场上的抗日先锋军的战士们同时向日军发动了攻击。
围场县城外,邓文青不时的看着表。
作为一位转战千里的老义勇军指挥官,他经历了上百场战斗,但唯有这场战斗让他有点紧张。参加张天宇的部队以来,他就是在承德参加过一次战斗,其余时间一直在张天宇的有意安排下休整,现在他的部队已经恢复到二千多人,虽然在人数上不到当初最多时,但武器弹药却是第一次这么充沛,他看出张天宇对他的厚爱。这次整编,他被整顿为新编第二师师长,这可是和张大彪平起平坐的地位。他深知张大彪是张天宇起家时的元老,作为刚加入这个队伍的新人,张天宇对他如此信任,确实让他感动的受不了。这次,他放弃在多伦参加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典礼活动,来攻打围场,就是要报答一下张天宇的知遇之恩。这种行为虽然很狭隘,但不妨碍他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围场守军并不多,只有日军不完整的一个中队,加上伪军李守信部的一个团,邓文青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他只是等,等到那一庄严的时刻的到来。指针正好值在十点整,邓文清大喊一声:“开炮。”从刘黑七的秀水镇缴获来的的两门老式俄式的七五山炮和几门小迫击炮立时发出了怒吼声,由于炮兵不是很专业,十来发炮弹大都打歪了,只有一颗七五炮弹正好打在城门上,木制的城门立时被炸的粉碎,城门口出现一个大洞。
第一轮炮击过后,临时客串的炮兵们在几个会用炮的老兵指挥下,手忙脚乱的准备着第二轮炮战,第二轮炮击就没有第一轮那样发射的齐整了,但准确性有所提高,在混乱中发射出三轮炮击,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不仅是城门被炸毁,土制的城墙也被炸塌了好几处,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了。伪军们大都怕死,要不然也不会跟着长官投降日本人,现在看到城外向城里开炮了,防御城门口的伪军除了死伤之外,都一股脑跑没影了,邓文青的步兵和巴特尔的蒙古骑兵步兵一齐冲进了围场县城。
围场城内现在是一片大乱。
鬼子这个中队原本参加了赤峰的战斗,在战斗中本已经损失了将近一半士兵,新补充的兵员还在路上,现在只剩下一百来个人,驻扎在围场的旧粮仓那里。
这伙鬼子经历了残酷的赤峰战斗,每个人心理都扭曲了,在围场这段时间,他们奸淫妇女,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引起了极大的民愤。在当地百姓的带路和掩护下,龙战和他的特战队员们以及巴特尔的一些蒙古族战士已经潜伏到粮仓附近,等待攻城部队发起进攻时给鬼子迎头痛击。
苏迪雅紧贴着龙战埋伏在那里,在她强烈要求下,龙战同意了她参加这次战斗。现在她美丽的眼睛就停留在龙战的身上,只要有他在,苏迪雅心里就有了主见骨。
城外炮声一起,旧粮仓里的鬼子就开始了行动,除了留下一部分人看守粮仓外,剩余七十多鬼子在中队长的指挥下,跑步出了粮仓,奔城门方向增援去了。
这伙鬼子在围场安逸了一个月时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们的大门前现在就埋伏着几十个精兵,一把把索命的钢枪已经对准他们的脑袋。
看到鬼子基本都出了粮仓,龙武手中一对驳壳枪及时发出了怒吼,在前面奔跑的两个鬼子登时倒在地上,接着,特战队员和蒙古族战士的枪声也同时响起来,刚从粮仓出来的鬼子一时间有一大半被打倒在地,剩余鬼子也趴在地上开始了还击。
龙武的特战队员们是经历过高强度训练的精英,在人数接近的情况下,又有好的掩体,这些鬼子根本不是敌手,在攻城大部队到来时,地上已经没有一个能喘气的鬼子了。
围场县城在邓文青的进攻下,宣告光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