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热血中华 > 第一百零八章 何为主权

第一百零八章 何为主权(2/2)

目录

何为主权?好多没读过书的人,不解此二字的含义,问向旁人,主权为何?

旁人能给他解释这个名词的道理,却无法让他明白这其中的意义,便给他举例子:

你还记得吗,1919年的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的我们,据理力争,要求收回我们的山东半岛,被操纵的和会拒绝了我们国家的合理要求,将山东半岛划给了日本。

继而,引起了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学生们的呐喊声第一次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面对着军警的镇压和流血,学生们的游行示威行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罢工、游行,第一次让这个国家的政府感受到了来自于民间和社会的力量,听见了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呐喊声。

政府代表没有在这丧权辱国的协议上签字,这一刻他们维护了国家的体面。

那人还是不懂,“主权”到底是什么意思?

旁人说,学生们这场运动便是为“主权”二字。

主权就是:我们脚下踩着的这块土地,我们是这块土地的“主”人,这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没有丢弃这块土地的“权”力,这就叫“主权”。

可主权既然是这么个意思,老祖宗的土地丢不得,为何自清末以来,我们还是在不停地割地赔款呢?

那是因为,我们这群人都病了……

病得很重,躺在病榻上苟延残喘,危在旦夕,这个时候,却又有强盗和土匪闯进了我们的家中,落井下石……

那我们这群病人们,还能再抢救一下吗?

我认为,这是可以的,至少有一些人,他们没有被病魔击垮,也没有被侵略者吓哭,而是拖着沉重的病体,拿起了武器,用孱弱的身躯去与这群侵略者们对抗,维护我们仅存的尊严和颜面。

狭路相逢勇者胜,至少,许晨风是这么认为的,现在的和平不过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而已。

“刀法,是咱们二十九军的看家本事,功夫,是咱们在战场上活命的招数,白刃战在所难免,想活命,就必须将敌人杀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我希望咱们当中,每一个人都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学好本事,学好刀法。”

经过数次与日军的战斗,许晨风清楚地看到了中日军队间所存在的难以想象的差异,可怕的逆差,一场战斗下来,平均要付出五到六个人的伤亡,方才能打死一个鬼子,这还是乐观估计,二十九军的战斗力摆在那里。

而在其他民兵队伍中,有时候,十多个人方能换一条鬼子命……

当然,逆差存在的因素多种多样,装备和火力,都是重要因素,可更多的还是人为的原因。

尤其是到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之中,则是更加暴露了普通士兵与鬼子之间的差距,往往五六个士兵对付不了一个鬼子,故而,许晨风从不允许自己的士兵在战场上与鬼子近身格斗,以免付出不必要的伤亡,以己之短,克敌之长,绝非上善之策。

打枪打不过,拼刺拼不赢,长此以往,这以后的仗还怎么打?

孱弱的士兵,落后的装备,以及菜了吧唧的技术,严重的限制了部队的战斗力,许晨风意识到了这种严峻的问题,改变,迫在眉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