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8 出兵(器)难(2/2)
当张睿被加特林拉到工厂后,张睿看着眼前的机枪,真的是有了一种哔了狗的想法。
张睿不指望你能弄出个85式,但好歹你能弄出个m2hb。可是这个机枪,连初代马克沁都不如,不仅仅整体重量严重超标,而且连射性非常的渣,白瞎了自己拿出来的无烟火药。
看到张睿把不满挂在了脸上,加特林其实也非常的不好意思,但现实就是如此,他也只能叹气,没有办法。
原来张睿还想着,机枪快完成定型生产,来再多的英国人都不怕。但现在这个结果,让张睿有些担心,英国的士兵不多,但印度的仆从军很多呀,如果没有高效的火力输出,人海战术还是非常的恐怖。
难道自己还要自己再次动手?
张睿拍拍这一门‘小炮’,如果不是他知道这是机枪,他肯定主认为这是一门80速射炮。“加特林先生,我想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机枪不能按原来的设计图纸制造。”
既然已经如此,生气了有什么用,还不如找到问题,先觖决了再说。英国从印度调兵,最少也要半个月的时间,自己还有那么一点时间。
张睿很庆幸,自己能这么快发现了问题,要是等到英国人打来后,才发现,那后果……
“张先生,最大的问题是,枪管不过关,散热性非常的不好,如果保持600发每分钟的射速。原来设计的气冷,连一分钟都无法坚持,所以只能使用水冷,至于炮架的问题,三脚架的结构强度不够,在考虑到成本的因素,只能换成炮架。”
“这是13mm口径的?”张睿围着机枪转了一圈,发现这枪为什么要使用炮架的原因,后座力太大了。
不,不应该说是后座力太大,而是整枪的结构出了问题。虽然都是短后座自动原理,但马克沁与m2hb还是有所差距的。以现在的加工能力,还达不到m2hb的加工水平,不仅仅是加工能力,还有钢材的性能也不达标。
就拿枪管来说,虽然现在能生产250mm重炮,但炮钢与枪管要求的性能却不一样。炮钢要求的抗压,至于散热性能却没有要求。
而枪管因为连射速度快,对于散热性就要求很严,没有一定的金属冶炼水平,生产出来的枪管,是达不到标准的,就算到了后世也是一样。
听到这个原因,张睿也是没有办法,就算他现在有着系统,这个问题也解决不了。现在张睿从系统里能查到的科技,都是在1890年前的,虽然已经有了马克泌,但依然使用的是水冷。
气冷的,要等到1910年后。
别以为水冷改气冷,就是把水套去掉,换一根性能更好的枪管。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那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重机枪,还要设计快速换枪管的功能。
水冷机枪的连射优势,可是最强的,曾经有一种说法,在俄国的试验场上,马克沁可是连续发射一万多发子弹,而没有了现故障。
要知道,这可是连续不间断射击。
“如果减口径,降低射速,再使用更换枪管呢?能不能达到实用的标准。”张睿很无奈,到最后,还是只能走轻机枪的路线。
不是张睿看不起轻机枪,而是相对于重机枪,轻机枪实在是差了一些,战场没有多大的威力。
没有一挺重机枪,封死一条路的豪情。
“这个?”加特林迟疑了,现在使用的7mm步枪子弹,因为最开始开发的时候,张睿使用中间威力弹,所以射程会低很多,后座力也低很多。
而现在要使用这种子弹,用于机枪的子弹,加特林担心杀伤力不够。
“这样做,有效射最多只有400米。”
“那就加发射药的装药量,生产一种大威力子弹。”
这可不是张睿心血来潮,而是东京之战后,花子敬反应过,这种子弹在500方米的距离,对于狙击手来说,这种子弹存在杀伤力不足的问题。
这也让张睿明白,为什么后世美国已经大量使用5.56的小口径子弹,但依然还是生产7.62的全威力子弹。
原因很简单,战场须要而已,没有哪一种武器,可以包的天下。所以张睿决定,还是要生产7mm全威力子弹。
在现有的子弹上,加长弹壳,增加装药,增强威力。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本人的另一本《蓝星大乱斗》并示放弃,努力存稿中,期待的可以先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