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勋阳布衣 > 第85章 赵鼎还相

第85章 赵鼎还相(2/2)

目录

运河水军的三艘轮桨战船开道,赵鼎相公乘坐的方头海船,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福船慢慢靠近岸边。船上的水兵把长绳子系在石头上扔过来,几个纤夫熟练地把福船拉向岸边。几乎没有什么声响,福船稳稳停住,市舶司的小吏忙得满头大汗,招呼几个脚夫把木板支好。然后那个小吏就弯腰退下了,这种场合不是他能够参与的。

赵鼎已年过五十,头发花白,但眼神越发锐利。头上带着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纱帽,简单的士子袍穿在身上,看上去很精神,身体的虚弱被很好地掩饰起来。流放之地对上年纪的人来讲,毕竟很凶残,近海地方的冬季尤其难熬。

半尺长的胡须被精致地修剪过,但赵鼎脸上的皱纹却无法掩饰。挨个朝前来迎接的官员致礼,轮到汪伯彦和黄潜善的时候,赵鼎也笑脸相迎。毕竟士大夫群体有自己的规矩,人家既然碍于规矩前来迎接,赵鼎就得按照规矩致礼。

三品以上的朝官需要挨个客气一番,五品以上的六部官员也要勉励一二,至于从附近赶来的县令等人,赵鼎也远远地拱了拱手。有位老县令终于见到自己的偶像,激动得晕了过去。

晚上的赵府灯也宽慰道:“只要皇城司派人,咱们便可派人过去,说到底是要向官家表明态度。刘成栋的底细还是从商人、士子和当地农夫那里得来的好,还好刘成栋没有什么大问题。”

“明月庄,防寒服,铁器……明月集……遍地工坊,李响是刘成栋的女婿?难怪……主动赶走一些寨民,当地士绅获益良多,唉,这群贪便宜的囊虫。”赵鼎看过所有关于李响和刘成栋的情报,然后放下心来。

虞允文松了一口气,他当年受过刘成栋的救命之恩。这次卖力为刘成栋奔走,一是选拔良将,二来也是还人情。“刘家也算是世代为将,可惜人丁凋零,之前的蔡相为了他儿子……咳咳,总之刘成栋还是挺识趣的,这次主动把工坊的底细透给勋阳府和十堰州的士绅豪商,也算是避嫌了。”

李纲很欣赏刘成栋的领兵才能,于是接过话头,“不吃独食,还把明月集放到厢军的眼皮底下,刘成栋是个守规矩的人。就是贪财了点……”

“一个武夫贪财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听话,守规矩,能打仗。只要他为国朝效力,自然能够封妻荫子,大周的豪强不差他这一个。”赵鼎听到刘成栋贪财的消息,心里反而放心不少。然后他拿起了王珪的《拼音小识》,开始批驳,“这个青石老匹夫,居然又搞出了一套学问,还专门寄过来气老夫。看他收的这个李响,只顾着奇技淫巧,要么便是稀奇古怪的东西……”

李纲和虞允文不敢接这话头,心里却有些腹诽。你们两个掐架几十年,不累么?

赵鼎和王珪是三十年前的大周双子星,曾是如胶似漆的好友。然而好景不长,赵鼎进入仕途,王珪却在和大理的陆一鸣论战之后破了识障,然后潜心做学问。二十年过去,赵鼎已是宰执之身,王珪也名满天下,创立了自家的学派。

简而言之,王珪一直强调学问应该被更多人掌握,为此应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赵鼎则一直强调“儒学正统”的重要性,两人逐渐开始了学术之争。有句话说得好,那啥不分对错,但学术分对错。

赵鼎自认学问不输王珪,繁忙之余不断和王珪论战,但怎么可能是到处讲学的王珪的对手。赵鼎恼武士绅和百姓自发为王后服丧,就连摩擦不断的段鳞杰和段麟烈也暂时停止了争斗。王后为人恬静,生活俭朴,数次降低后宫开销,受其恩惠的孤儿老弱不计其数。刚过世的王后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爱戴,土司也不例外。

葬礼结束后,陆一鸣也不打算回大理城了,那里的局面已非人力可控。卧床不起的段祺瑞把大江以西的地盘交给他治理,又让小公主段麟恬从旁听政。

本书来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