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帝茫不知,谁敢以告(2/2)
这可能也是我们的教育决定的吧,毕竟我们都是先学理论嘛,可理论是总结升华的东西,看上去,是很有道理,效果出来的也快,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脱离实际,没有底子的情况下容易困缚思维;
如果我们能先以实际发生的事情为先,能不用‘节约司法资源’为借口草率的推出结论,而是在费劲力气了解了所有现实发生的情况之后,再辅以理论上的总结,可能更能起到点拨和顿悟的效果,这是我对于检察官的一点建议。
我一直在学着乐意去、乐于去接受这个不确定世界带给我的一切结果,我只做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下自己能做的、要做的事情以及把自己能够把握和应该把握的方面考虑周全,最终的结局交由命运,并且无论结果是什么,我都会坦然接受。
当然,有些东西我没办法看出来,甚至于都没有办法去想,毕竟我已身处囹圄,有个常识我们都知道,任意给我们一张钟摆的瞬间截图,我们是无法判断它下一步的具体摆向的,对吧;
但如果给的是一张处于极限位置的瞬间截图,那就不一样了,依据我们的经验就能很轻易判断出它未来的方向,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或者说前提很容易会被大家忽略,那就是:这个极限位置需要我们对钟的内部构造和运行原理相当了解的前提之下;
少了这个前提,后面的也就无从谈起了。我只是别人棋局中的一颗棋子,虽不能说完全听从于别人的摆布,但能闪赚腾挪的空间毕竟也是有限的。
这个世界永远都存在着简单和复杂两种思维框架,有人是极简思维,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有人是复杂思维,觉得是多因素与矛盾发生作用;
在我看来,我自己目前属于复杂思维的人,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敬畏一些东西,敬畏自然法则、敬畏刑法规则,敬畏整个世界;但是,思维复杂的人往往容易缺乏定力和自信,而且会比较累;
但累也没有办法,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既有简单的一面,也有复杂的一面;有可被我们感知的方面,也有不可被我们感知的方面。我只能努力的找到可被感知的方面去坚守,然后放弃复杂的方面,放弃那些已经为我设定好的路线跟陷阱;
在开庭之前我做过无数次的心理准备,我告诫自己,要做到心智成熟、心态年轻,尽可能多地思考但也别老态龙钟,不要介意自己会犯错,多冲动虽然未必是坏事但也不要轻易的就很冲动的口无遮拦,因为这样会让旁听的人感觉到你是穷途末路的胡说八道,你要很冲动的话更会加重别人本来已经对你的偏见;
可是,如果我一直这样顾这顾那的去说话,难免会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避免了口无遮拦,但也成了思维混乱,毕竟我们很难将自己的言语表达不畅的责任硬生生的推给自己小时候没有学好语文;
因为我始终认为文字是随着你要表达的内容来的,关键是要有东西说,言之有物就自然会显得流畅连贯表达准确,很多人以为自己表达不好是语文没学好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是他本来就没把事情想清楚;
我们的内心思考也是先通过语言形式在大脑中进行,表达出来时加一点衔接连贯即可,这和传统认识下的文字功夫关联不大,当然,我是很羡慕那些能妙笔生花的人,不关注内容就可以有很享受的感觉。
我觉得我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就好了,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理解,我没办法左右的。我经常跟客户说,不要神化我,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有事说事,你们看中的无非是我背后的职位跟权力,以及可以给你们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利益;
凭什么我就一定要只出力不求回报,那不正常也不科学,我既然帮你们把你们的诉求完成了,如果按公司要求并不用花钱就能办成的话,相信你们也不会花钱来找我,那既然你们愿意花钱来找我了,就省去那些繁文缛节;
利益的交换才是维系关系的本质,事情办成了你把钱打到我卡上就好了,办不成自然不会有资金上的往来,不然,我就是按部就班的做我的工作就完了,我为什么要出力不讨好的为你们着想去钻集团规则的空子?
我这么跟监房里的人讲了之后,很多人就会在那里嘲讽,说我这样就算栽了跟头被抓进来也很正常,一点防备心都没有,简直是自己找死。我说我本来就是普通人,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别人都是带着鄙夷的、怀疑的眼光看我;
也有人说你这个是平常心啊,其实不是。包括今天站在这里,我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要说这么多,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清楚,这不是平常心,因为在我自己的认知里,淡化得失那才叫平常心;
而我面对的得失太大了,没有人会觉得被抓进来要面临法律的制裁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尤其是像我这样之前根本一点都没有想到过自己要犯罪、甚至于连警车都没有见到过几次的人第一次被抓了进来、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审判庭里面、面对这么多人的审视也好、嘲笑也好;
硬要淡化那是自我欺骗和麻痹,这违背了我今天想要表现的诚实和真诚的品质。我觉得是不是平常心我不知道,我这么做无非是基于内心对自己要求的‘是非心’,而这,与得失无关;
是怎样就怎样,该做的事情哪怕有再大的损失、再大的慌乱也要去做,哪怕这样非常难以接受。我虽然出生于贫困的农村,父母也都是文盲,但是那里却是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孔夫子的《论语》在我小时候对我受益匪浅;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里面的‘知其不可为’就有点像‘得失心’,因为既然是涉及到可为或者不可为的最终结果,那就是事前已经做过周密的利弊权衡了,或者说患得患失的工作已经在脑海里反复过无数次了;
但这里面的‘而为之’才是‘是非心’,它考虑的不是利弊、不是得失,而是是非。哪怕事后等自己回过头来,你会感叹自己什么也没改变,或者你会感叹很多东西,世俗的规则也好,权钱的交易也罢,这些如山岳一般古老,难以撼动;
哪怕是你认为无比荒谬的事情,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就是会有很多看似荒谬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但我越来越发现,这个世上很多看似荒谬的东西都有其合理性,否则,荒谬不可能一直存在;
也许,表面上看上去的荒谬只是放错了位置跟环境,偏执的臆想和假设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种智慧与常识,也许也是所能利用的对于处于高位的人的压迫的唯一的反抗了,虽然这样的臆想和假设对于处于高位的人而言可以用一句‘荒谬’来很容易得敷衍搪塞过去。
但是,who care?就因为这样就心安理得不去做了吗?我偏不。
我记得我在监房里看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时,被一句话深深的颤动了,他说:“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我们只有勇敢的去经历那些早已为我们设定好的苦难,人为的也好、被迫的也罢,只管勇敢的奔跑、坚定的去做就完了,时间会给出我们所有的答案;
要相信,自己所吃过的苦,受过的伤,都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的,都会让自己变的更加坚强,正是因为勇敢的去经历,我们走着走着就坚强了。
我只希望我在这里能有机会可以说这么多,大家能够看到的、可以思考的是我的思维过程和推理逻辑,而不是最终的结论和从偏见出发的鄙夷。结局不是我这样一个弱者可以左右的,况且可以左右结局的人可能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底线。
当然了,失败自然是人人所不想的。
在监房里有很多人跟我抱怨说,自己从来都不觉得自己从失败中得到过什么,提高也好,经验也好,失败带给自己的只有、而且是一如既往的只有沮丧和畏缩而已,因为就算是通过失败可以总结出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也只能是,也许可以让自己在未来的生活当中避免同一形式的失败,但依然无法避免另一形式的失败。
他们抱怨说这个世界太多样了,难道我们就像‘困而知之’一样,要去尝遍、遍尝所有的失败?
所以说,只有成功才能带来成功,只有不断地重复让自己成功过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路径,如果我们运气足够好,或许能碰上让自己成功过的方法,这才是最好的;
毕竟,不断凝练和提高已知的、让人激动的成功的方法可比去不断地尝试未知的失败的经验要确定些。
当然,这里说的成功和失败是能力与认知上的、可能更多的是过程中的人为的操纵形成的而非不确定世界自然发生的结果;
再者说了,有的失败也许还不能称之为失败,这一点对于成功来讲,亦是如此.......”
说到这里,宁致远稍微停顿了一下,因为他看到站在自己身边的两名法警又开始进行轮换了。
这也就意味着,庭审的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小时了。这也是宁致远在看守所的时候看里面的刑法教育的各类宣传册才知道的,上面有很多关于开庭时法警值庭的相关内容。
比如说,司法警察值庭时,应当站立于审判台侧面,背向审判台,面向旁听席,根据需要采取立正、跨立姿势或坐姿,法庭宣判时采取立正姿势,法庭调查开始后采取坐姿;
法警值庭时间超过一小时可以进行替换,出入法庭时应以齐步动作行进,由两名法警笔直地站在被告人两侧,值庭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什么时候采取站姿、跨势或坐姿,司法警察的手、脚什么姿势、什么动作都有规定;
同时,值庭对法警的警惕性要求特别高,无论庭审中有多么精彩的辩论或是多么曲折离奇的案件情节,值庭法警都不能分心,不光要防止被告人有过激行为,还要预防被害人家属对被告人或者审判人员有任何过激举动......
看来值庭也是件苦差事,辛苦的不光是法官和书记员们,法警在值庭中经常是一坐就一天,或者是一站就是一天,内心要是没有坚定的信仰,不能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赋予相应的意义,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宁致远不禁想起来,毕淑敏老师有一次回答大学生最关心的‘人生有何意义’的问题时,她回答说:“人生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
是啊,在看守所里,宁致远看到的也多了,有人选择啃老,享受吃喝玩乐,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有人选择努力进取,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影响别人、影响世界,成就自己;
有人选择颓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为活着而活;有人选择责任、义务和奉献,帮助他人,温暖人间,贡献自己;
有人选择走歪门邪道,藐视法律和他人,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我们如何度过这一生,在于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在于自己赋予人生怎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