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底层小子的逆袭之路 > 第173章 牛刀小试

第173章 牛刀小试(1/2)

目录

康源药厂的实验室飘着淡淡艾草味,高康盯着培养皿里的丹参幼苗,镊子尖悬着半粒灵谷碎屑。这是他第三次尝试改良丹参基因,希望用凡世植物承载一丝木属性灵气——前天在周明远的疗养室,他正是用这种“伪中药”让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壁软化了三分。

“小高能看出这株丹参的问题?”研发部主任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培养皿里的幼苗叶片正以异常频率颤动,“检测报告说叶绿素含量超标,但显微镜下细胞结构完全正常。”

高康的指尖轻轻按在培养皿上,神识顺着玻璃传导——幼苗根部果然缠绕着极细的地脉灵气,正是秦岭星盘残片泄漏的余韵。他忽然想起《灵植密录》里的“借气共生”术,提笔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试试用檀香木粉拌土,比例1:300。”

主任看着记录挑眉:“檀香木?那是做香料的,和丹参有什么……”话没说完就被周明远打断,老人抱着保温杯站在实验室门口,沉香手串上系着新红绳:“按小高说的试,当年我在云南采药,瑶族医师就用檀香配血藤。”

下午三点,中医馆的铜铃响过九声。高康坐在贴满泛黄处方的诊室里,面前是位攥着x光片的中年妇女,西医诊断是“神经性头痛”,止痛药却越吃越重。他望着对方印堂发青的脸色,忽然注意到她后颈发际线处有片淡红色胎记——在修真者眼中,那正是督脉淤堵的具象化。

“大姐,您是不是每月初一头痛加重?”高康的手指搭在她腕脉上,故意用了三分灵识探查,“疼起来像有锥子凿后脑勺,连带着太阳穴跳?”妇女惊得差点掉了x光片:“神医啊!您咋知道的?”

银针在酒精灯上烧得通红,高康选中风府、百会、太冲三穴。进针时指尖暗藏一缕极细的金灵气,顺着银针导入经络——这是他偷师冰释界“破障针”改良的,凡人只会觉得针感格外强烈。起针时,妇女摸了摸后脑勺:“怪了,像有股凉风吹进去,头突然觉得轻了。”

诊室外传来低语,穿白大褂的老中医正和周明远耳语:“这孩子的针法,怎么像老燕京同仁堂的‘三才式’?可他才多大年纪……”高康低头整理针具,瞥见手抄的《灵枢经》笔记,页边画着星轨与穴位的对应图——五百年前冰释界医圣创的“天枢十三针”,确实和凡世针灸有七分相似。

黄昏时分,魏国政的黑色轿车停在药厂后巷。车座上放着个牛皮纸袋,装着秦岭脚下村民的体检报告:“三个月内,二十七个自然村出现相同症状——晨起关节刺痛,傍晚低烧,西医查不出病因。”他扔来盒烟,又想起高康不抽,尴尬地收回,“局里怀疑和地脉异常有关。”

体检报告上,所有患者的血沉数据都在临界值徘徊,唯有高康能看见,他们的脉象里都缠着丝几乎看不见的灰气——那是星盘残片紊乱导致的灵气污染。他忽然想起母亲的风湿,想起父亲的腰伤,指尖在“治疗建议”栏写下:“薏米、赤小豆、茯苓煮水,加半片干灵谷叶,日服两次。”

“灵谷叶?”魏国政盯着那行字,“就是你上次熬粥加的那种?”高康点头,没提这是从空间法宝底层找到的、灵气最微弱的品种:“秦岭产的野生植物,我爷爷说能祛湿热。”他故意用了村民常用的说法,“不过得用山泉水煮,火候要足。”

深夜的实验室亮着孤灯,高康对着显微镜调整载玻片。檀香木粉培育的丹参幼苗已经扎根,叶片上的灵气纹路竟与秦岭震区的卫星云图一模一样。周明远推门进来,手里端着碗莲子羹:“当年在地质队,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地脉呼应’,没想到在你手里成了药引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