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经得起调查(2/2)
雨停了。巡视组的临时会议开到凌晨三点。王组长看着面前两摞厚厚的核查报告,手指敲了敲高正道的廉政档案:\"你们注意到没有?他连扶贫企业退回的贿赂款,都详细记录了银行账号和退款时间。\"
\"祁东方更有意思,\"另一位组员推了推眼镜,\"他的个人物品扣押记录里,甚至有中学生捡到的钱包——那孩子说'警察叔叔连零钱都数得清清楚楚'。\"
晨光爬上窗台时,高正道和祁东方几乎同时走出大楼。前者兜里装着半块馒头,后者口袋露出一角给老人买的降压药。他们在台阶上擦肩而过,目光交汇的瞬间,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某种相似的东西——那是穿透父辈阴影的光,是把权力放进制度铁笼的钥匙,更是刻进骨血里的,对\"人民\"二字的敬畏。
巡视组撤离那天,汉东的天空格外湛蓝。高正道在办公室接待了光明区的拆迁户代表,老大娘往他手里塞了袋自家种的青菜,反复念叨:\"你比你爸强,强多了。\"而祁东方正在岩台市的小学讲反诈课,孩子们举着画着警徽的卡片喊他\"祁叔叔\",阳光透过窗户,在他肩章上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
有些路,注定要有人用脚步重新丈量。当父辈的背影消失在历史的雾霭中,他们站在时光的镜子前,终于看清了自己该成为的模样——不是权力的继承者,而是人民的公仆,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照进黑暗的那束光。
调查结果一出来,那可就清清楚楚地表明,高正道和祁东方这两人,在自己的位子上,一直守着当官的本分,不贪心,不占公家便宜,一门心思都扑在为老百姓做事上。
就说高正道,负责城市建设和发展这些事儿,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给他塞好处,可他眼皮子都不带动一下的。每项和老百姓生活相关的决策,那都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头一位。就拿老旧小区改造这个事儿来说,他一趟趟地往小区跑,亲自去看情况。从选材料到施工质量,他都盯得紧紧的,就怕有人偷奸耍滑,坑了老百姓。经过改造,小区环境大变样,老百姓住得舒舒服服的,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祁东方在公安系统也是一把好手,执法那叫一个公正严明。碰上那些黑恶势力,想用钱或者找关系来摆平事儿,他根本不吃这一套。不管案子有多难,他带着手下的人,咬紧牙关查到底。这些年破获的重大案子一个接一个,把汉东的治安搞得稳稳当当,老百姓晚上出门都觉得踏实。
这俩人做的这些好事儿,汉东的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他们那是打心底里的佩服和敬重,威望那不是一般的高。走在大街上,随便拉住个老百姓问问,都能听到对他们的夸赞,说他们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
以前啊,官场上有些人闲着没事儿,净传一些关于他俩的风言风语,说什么暗地里搞小动作,捞好处之类的。可巡视组的调查结果一出来,这些谣言就像被太阳晒着的雪,一下子就没了影。那些传谣言的人,也都知道自己理亏,不好意思再提这事儿了。现在汉东官场的风气可好了,官员们都以高正道和祁东方为榜样,一门心思地琢磨着怎么给老百姓办实事,汉东眼看着就要越来越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