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兵锋所指(2/2)
孙平挥舞长剑,迎向冲进来的弼麟兵。他的剑法虽不花哨,却招招致命,一剑刺穿一名敌兵的胸膛,鲜血喷溅而出。他一边战斗,一边大声指挥:“别乱!守住门口,挡住他们!”残余的北乌士兵听到他的声音,迅速聚拢过来,依托哨所的木墙形成一道临时防线。他们人数虽少,却个个拼死抵抗,长矛和刀剑在狭窄的空间里碰撞,发出刺耳的金属声。
弼麟国的骑兵从两翼包抄而来,战马嘶鸣着冲撞木墙,弯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寒光。步兵则从正面压上,喊杀声震耳欲聋。一名北乌士兵被骑兵砍倒,惨叫声还未落地,又一名士兵被长矛刺穿,血流满地。孙平咬紧牙关,挥剑砍翻一名试图靠近的弼麟兵,但敌军的攻势如潮水般涌来,防线摇摇欲坠。
眼见局势危急,孙平猛地转身,对身旁一名年轻士兵喊道:“快!点燃烽火,向青石关求援!”那士兵是个瘦弱的少年,名叫小孙,闻言立刻点头,转身冒着箭雨冲向哨所中央的烽火台。箭矢从他耳边呼啸而过,一支箭擦着他的手臂划出一道血痕,但他咬牙坚持,冲到烽火台旁,颤抖着手点燃了柴堆。火焰迅速窜起,浓烟滚滚升上天空,在雾气中格外醒目。
孙平见烽火燃起,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只要青石关收到信号,援军就有可能赶到。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喘息,一名弼麟骑兵挥刀砍来,他侧身躲过,反手一剑刺中对方,却被另一名敌兵的长矛刺中肩膀。剧烈的疼痛让他踉跄了一下,但他咬牙稳住身形,继续挥剑作战。
哨所内的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北乌士兵的抵抗逐渐被压制。孙平身中数箭,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但他依然屹立不倒。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砍倒一名敌兵,随后被一名弼麟步兵从背后刺穿。他缓缓倒下,目光死死盯着青石关的方向,低声呢喃:“将军……援军……”声音未落,他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弼麟国的副将赵武走进哨所,环顾四周,满地尸体和断裂的武器映入眼帘。他冷声道:“清理战场,留下二十人驻守,其余人随我继续推进!”他走到孙平的尸体旁,低头看了一眼,冷哼道:“想求援?晚了!”他抬起头,目光投向远处的青石关,知道这场胜利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哨所内的喊杀声渐渐平息,弼麟兵开始清理战场,将北乌士兵的尸体堆在一旁,准备加固工事。浓烟依然在空中飘荡,向青石关传递着危急的信号。
青石关的了望台上,士兵小张正倚着栏杆,百无聊赖地眺望着远处的山峦。晨雾渐渐散去,露出黑风岭的方向。就在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花眼时,一缕浓烟从远处升起,在天空划出一道醒目的痕迹。他愣了一下,随即瞪大眼睛,猛地跑下城墙,边跑边喊:“将军!黑风岭有烽烟,像是敌军来袭!”
黑风岭的哨所已经被弼麟国先锋部队完全占领,北乌士兵的尸体被堆在一旁,血迹还未干透。清晨的雾气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映照在弼麟士兵忙碌的身影上。他们正在加固工事,有的搬运木头加高围墙,有的将缴获的北乌武器堆放在哨所中央。弼麟国的黑色军旗高高飘扬,取代了原本的金龙旗,宣告着这片土地的短暂归属。
副将赵武站在哨所的高处,俯瞰着这一切。他的黑色轻甲上沾满了战斗留下的尘土和血迹,刀疤脸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狰狞。他环顾四周,目光中透着一丝满意,但眉宇间却没有半分松懈。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个开始,北乌国的反击很快就会到来。
一名副官走上前,抱拳道:“将军,战场已经清理完毕,弟兄们伤亡不大,只有十几个轻伤。”赵武点了点头,冷声道:“留下二十人驻守,其余人随我继续推进。告诉他们,务必守住哨所,等候后续部队。”副官应了一声,转身去传达命令。
赵武走到哨所边缘,目光投向青石关的方向。那道烽烟虽然已经熄灭,但它的意义他再清楚不过——北乌国的援军迟早会来。他低声对身旁的传令兵道:“派人回去向张猛将军报告,黑风岭已拿下,请他尽快派主力增援。”传令兵点头,迅速翻身上马,沿着山路向南奔去。
哨所内,弼麟士兵们忙而不乱。一队弓箭手被安排在了望台上,监视着四周的动静;另一队步兵则开始挖掘壕沟,准备应对可能的反攻。一名士兵扛着一捆北乌军的长矛,笑着对同伴道:“这些家伙的武器还挺不错,留着咱们也能用。”同伴咧嘴回应:“用他们的东西打他们,想想就痛快!”
赵武听到士兵们的对话,嘴角微微上扬,但随即又恢复了冷峻的表情。他走到一处被鲜血染红的木墙旁,低头看了看地上的痕迹。那是孙平倒下的地方,他还记得那个北乌指挥官临死前的眼神——愤怒、不甘,却又带着一丝希望。赵武冷哼一声,自言自语道:“希望?你们北乌国这回是没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