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论疾诊尺(2/2)
老孙:(连连点头)长见识了,这眼睛还能当 “健康指示灯”。
小岳:(接过话题)老孙,上次咱们说到看尺肤和眼睛能诊断病情,今天接着聊聊《灵枢·论疾诊尺》里更有意思的。
老孙:(兴致勃勃)好啊,快讲讲,我这好奇心都快爆棚了。
小岳:(清了清嗓子)先说说诊察目痛,这里面门道可多了。“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 就是眼睛疼,要是有红色的脉络从上往下走,这是太阳经的病;从下往上走,是阳明经的病;从外向内走,是少阳经的病。
老孙:(惊讶)就看眼睛里的红血丝走向,就能知道是哪条经出问题啦?
小岳:(一本正经地点头)没错,还有呢,诊察寒热病,看眼睛里的赤脉也能预测病情。“诊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 。” 眼睛里有赤脉贯穿瞳子,一条赤脉,大概一年就有生命危险;一条半,一年半;两条,两年;两条半,两年半;三条,三年。
老孙:(倒吸一口凉气)这也太玄乎了,真有这么准?
小岳:(笑着摆摆手)这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肯定不是绝对的,现在医学诊断可复杂多了,得综合判断。再说说诊龋齿痛,“诊龋齿痛,按其阳之来,有过者独热,在左左热,在右右热,在上上热,在下下热 。” 就是按阳明经的脉,有问题的地方会单独发热,病在左边左边热,右边右边热,上边上边热,下边下边热。
老孙:(好奇)那诊察血脉呢,能看出啥?
小岳:“诊血脉者,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寒热 。” 看血脉,要是皮肤表面络脉多赤色,那是热症;多青色,是痛症;多黑色,是久痹,病的时间长了;要是赤、黑、青都有,那是寒热病。
老孙:(点头)这中医通过这些细节判断病情,真厉害。还有别的诊断方法吗?
小岳:当然有,看一个人是不是黄疸病,也有办法。“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 身体疼,脸色有点黄,牙齿垢是黄的,指甲也发黄,这大概率是黄疸病。还有,“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 。” 喜欢躺着,小便又黄又赤,脉象小还发涩,这人多半没胃口,不想吃饭。
老孙:(感叹)这中医诊断,从身体各个细节入手,太全面了。
小岳:(继续说)对,还有判断妇女怀孕和婴儿疾病的。“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 。” 女子手少阴脉,就是心经的脉,跳动得厉害,很可能是怀孕了。“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 。” 婴儿生病,头发都竖起来了,这情况很危险。“耳间青脉起者掣痛 。” 耳朵间有青色脉络凸起,这是抽筋疼痛的表现。
老孙:(惊讶)连小孩和孕妇的情况都能看出来,太神了。
小岳:(总结)最后,这篇还讲了四季和疾病的关系。“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 。” 四季变化,阴阳转换,冬天受寒,春天可能得温热病;春天受风,夏天可能拉肚子、得痢疾;夏天中暑,秋天可能得疟疾;秋天受湿,冬天可能咳嗽。
老孙:(竖起大拇指)今天可真是涨知识了,没想到《灵枢·论疾诊尺》里有这么多学问。
小岳:(笑着鞠躬)所以说,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咱们好好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