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导演从1997开始 > 第189章 影视圈李渊

第189章 影视圈李渊(2/2)

目录

“哎哎,老张往那边点,让我也看看。”

顾长卫也等不及张一谋看完了,搬起凳子往张一谋身边挪了挪,身子靠了过去。

“咦?剧本名字呢?”

顾长卫还以为周洛这次是和《图雅的婚事》一样是个差不多完成的剧本,没想到连名字都没有。

“名字我还没起,让张导最后决定吧。”

周洛摇了摇头,这话是真的,这片子经过他的一番改动和前世差别有点大,叫原名有点不合适。

“这是个清朝故事啊?”

张一谋翻开第一页,有点意外的说了一声。

“对,真实历史改编的,不过和朝堂没太大关系,就是个战争片。”

周洛点点头,毕竟历史故事不能随便改朝代,要不然被人扣个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就不好了。

“冯子材,这是真实人名么?”

“对,人名地名还有事情都是真实的,就是多了一点艺术加工。”

说到这里,剧本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一部前世国内没什么名气,国外却意外受欢迎的电影:《龙之战》。

这部电影前世在国内没掀起什么太大浪花,主要还是投资的问题。

和《天地英雄》一个样子,拍了一半没钱了,大场面战争戏全部砍掉,最后的结局也是虎头蛇尾。

剧情简单的说就是清末的镇南关大捷。

当时慈禧当政,清朝摇摇欲坠,外患也是日趋严重,法国为了扩大自己的殖民地,向当时清朝的藩属国安南(越南)发起进攻。

当时去越南作战的清军大败,被迫退回广西,法军占领了广西的镇南关,兵锋直指广西。

在这个危难之际,曾经的广西提督,实际上已经早早赋闲在家的六十七岁老将冯子材主动上奏求重新出山,抵抗法军。

而李中堂在后面使了个绊子,最后慈禧也只给了冯子材一个关外防务帮办的非正式官,让他率军作战。

(中枢的一些政治风波剧里没提,我这就不说了,大家脑补一下也能脑补的七七八八。)

前世这部片子的优缺点都相当明显,而且上映时撞上了《绣春刀》和《失恋三十三天》。

排片少得可怜,最后的票房自然是扑的彻底,不过影片本身说不上烂。

《龙之战》的优点很简单,前面的战争场面拍的很到位,对清军和法军的刻画是按照史实来的。

清军当时和法军战略战术确实有时代差异,虽然清军也经过洋务运动有了西式火器,不过作战思想和战法与法国这种老牌列强差距很大。

剧中的法军主帅战略战术老道,头脑也很冷静,与主角冯子材可以说是高手对决。

完全不是神剧里那种敌人非常无脑白痴的情况,而且法军因为越洋作战,大量使用炮兵,避免近战减员,都是很聪明的做法。

还有里面有个情节,清军看到法国的高个子黑人士兵都怕了,冯子材亲手斩了这个黑人,让士兵消除畏惧感,这个情节很真实。

当然,缺点也不少。

比如几个人物的结局就很有槽点,

首先是曹云金演的冯子材儿子,前面作为督战队首领还对逃兵痛下杀手,后面就私放随从出逃,让父亲不得不忍痛斩子。

姑且不说剧中把他这个有能力,懂洋务的人才搞这么个死法可不可惜。

实际历史上冯子材儿子也不是这么死的:

“冯子材率二子冲出战壕”

上阵父子兵这种悲壮情节被这么一改就显得很奇怪。

然后就是被吐槽最多的结尾,历史上虽然赢得惨烈,不过也是正常的大战之后赢的。

电影最后让麦副将去点了壮族在溶洞里的大酒窖,让大量酒精燃烧形成一条巨大火龙,沿山而下把法军吞没。

然后冯子材率部发起反击,法军没了炮弹无计可施,只好下令撤退。

这结局只能说和《天地英雄》的舍利佛光普照有异曲同工之妙,烂出了特色。

还有片中的一个越南女子,开头就有一段不可描述的香艳镜头。

这个越南女人阮月是给法军服务的,是主帅尼格里的秘书兼星怒。

结局也有这个女人的戏份,法军撤退的时候她反而坚决不走,最后被尼格里枪杀。

当然,以上这些缺点归结在一起就一个问题,没钱。

因为没钱所以演员用的曹云金,后面战争戏也就虎头蛇尾,一些道具也是不出戏就凑合用。

阮月这个角色的存在意义也很简单,投资人塞进来的。

阮月的扮演者是罗云琦,当时有人说是所谓的“中国第一胸”。

(下图是随便找的,那段戏也没啥特别的,想看的自己去搜搜就行。)

片头的那段不可描述戏份之前还有一长段chest,未必没有突出这个特点的意思。

《龙之战》这个剧本,前世扑街之后被电影频道买了下来充实片库。

然后出于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心态,把这部片子例行传到了油管上。

然后这部全程只有中文配音和中文字幕的电影,在油管上一年取得了三千万的播放量。

这个数据相当夸张,因为底下留言的基本没几个中国人,都是北非、东南亚、西班牙、葡萄牙等等地区的网友。

除了东南亚人可能好一点,在其他地方的观众眼里这就和默片差不多,毕竟连英语字幕都没有。

能这么受欢迎的原因,看上面的地区也能看得出来,大多都是受过殖民倾轧的地区。

这群人在这部电影的电影,拍的好。

周洛这次把结尾给变了一下,照着历史实拍,不给遗老遗少发挥空间。

冯子材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在刘永福黑旗军的帮助下打退了法国的进攻,让其灰溜溜的逃回了文渊。

然后冯子材率军反攻,先后收复文渊和凉山,正当他全线返攻大获全胜之时,清廷议和的命令来了。

然后就是《天津条约》的签订,清廷承认法国是越南的保护国,作为交换法军从基隆澎湖撤军。

这个结果就是法军‘不胜而胜’而清军‘不败而败’。

把电影中这段突出了一下,免得遗老遗少跳出来给鞑清翻案。

周洛说的乐子,主要是张一谋和戛纳的事情。

反正他和戛纳已经闹翻了,以后也不会和戛纳有什么交集,直接拍出来恶心一下法国人,岂不美哉?

而且这剧受众很广,两千万美元的成本完全不怕亏钱,张一谋拍大场面戏的能力正好发挥出来,一举数得,完美。

(张一谋在黄金甲里那么多号人,拍出来能有那个效果,已经是神人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