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一团乱麻(2/2)
周洛半开玩笑的说道:
“我记得你当时说《美国丽人》绝对成不了,就是无病呻吟而已?”
“不不不,周,那只是当时随口说的。”
伯纳德老脸一红,打了个哈哈。
“我也没想到它上映之后的票房曲线这么诡异。”
《美国丽人》这部电影确实很有特点,前世它也同样不怎么受人关注,不然也不至于放在这个时间上映。
它的故事并不是当下美国流行的那种英雄主义叙事,转而把关注点放在了中产阶级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上面。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男主是个普通公司职员,生活一成不变,十分压抑,枯燥乏味。
这个展开就是一大部分美国人的写照,后工业时代美国的社会问题已经不是生存问题了。
自然和机器都已经隐入生活的背景之中,高度发展的物质条件却把精神远远抛之脑后。
而故事里男主的妻子是个房产中介,因为一套房都卖不出去,和同事私通,给男主送了一顶原谅帽。
他的女儿有个闺蜜安吉拉,两人都渴望摆脱平庸的生活,所以成了好闺蜜。
女儿和邻居家儿子谈起了恋爱,但是邻居家儿子不仅用摄像机偷拍,还贩白粉。
他的邻居是个性格古板的军人,不过和法西斯有点关系,另一边的邻居则是一对南桐。
男主深陷中年危机,直到遇到了女儿的闺蜜安吉拉,这才重新燃起了爱的火花。
(后续再剧透就透完了,想看的兄弟可以自己去看看。)
而且《美国丽人》的作者艾伦·鲍尔,他写作的风格非常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这种风格,突出的特点就是模糊,特别关注人和人、人与社会关系探讨。
所以在上映前《美国丽人》并不受各方的看好,没想到引起了共鸣,异军突起了。
“伯纳德,虽然《美国丽人》票房在这,但是这种后现代叙事的美国故事,在外国人那并不吃香。”
“这次公关我觉得还是很有机会的,金球奖好说,关键是后续的奥斯卡。”
“奥斯卡的评委对这种探讨社会议题的电影情有独钟。”
“更别说还是这种中产阶级叙事,这样子我们得好好商量一下。”
“我知道。”
伯纳德点了点头,手指在桌子上轻点了两下,忽然抬头问了一句:
“周,你觉得《美国丽人》在奥斯卡上会大获成功么?”
“你真想知道?”
周洛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如此问道。
“这很关键,周,这关系到后续的公关策略。”
伯纳德坐直身子,认真的说道。
“详细说来听听?”
周洛也来了兴趣,对于怎么公关奥斯卡,他前世是真没经验,与其信道听途说,不如听听伯纳德的说法。
伯纳德忽然看向了李大白,朝她伸出手:
“李女士,能把你的笔和本子借我一下么?”
“哦哦,好。”
李大白看了周洛一眼,见他点头,这才把纸和小本子递给伯纳德。
“周,是这样的。”
伯纳德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补充了几条横线。
“奖项这东西都是有重要性的区别的,比如最顶端,就是最佳影片。”
“然后就是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最佳男女配角。”
伯纳德随着口中的念叨,笔也在一级一级的往下挪。
“而我们目标的最佳原创剧本,就在比较低的位置,绝对没有上面的奖项竞争激烈。”
“周,现在请你说说你的想法,你觉得《美国丽人》会获得哪些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
这六个奖除了最佳配乐,都是前世《美国丽人》获得的奖项,周洛故意多说了一项。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片,那一年我也没查到意大利选送的是什么,反正没过初选。)
“有这么夸张么,这么多奖项?”
伯纳德听周洛把奖项像报菜名一样往外蹦,有点不敢相信。
“是的,就这么夸张。”
周洛不假思索的点了点头,《美国丽人》这一年就是这么夸张。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如果真按这样的话,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伯纳德忽然笑了起来。
“《美国丽人》是梦工厂和联合国际影业(UIP,英国的)一起制作的。”
“他们之间肯定不如我们这样合作已久,对于奖项公关也不一定有统一的意见。”
“一般而言,他们肯定会将重心放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些上面。”
“而我们已经入围了金球奖的最佳影片,如果真下狠心重金公关的话,奥斯卡入围也不是不可能。”
“这多多少少会对《美国丽人》造成一些影响,也算是麻烦。”
“而这时我们如果愿意放弃,转而支持《美国丽人。”
周洛明白了伯纳德的想法。
“你是想用放弃最佳影片为条件,换梦工厂在最佳剧本上让步?”
“没错,在奖项没公布之前一切都是未定的,他们也不想赌这个不确定性。”
伯纳德两手一拍,笑着附和道。
“我们和梦工厂的关系还算可以,支持《美国丽人》能帮他们省很多事。”
周洛看伯纳德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耸了耸肩同意了他的想法:
“你们之间的关系我不了解,不过我觉得你这个想法挺有可行性的,就这么办吧。”
“你就等着听好消息吧,周。”
伯纳德哈哈一笑,端起咖啡杯和周洛碰了一下。
“不过,周,你什么时候再有新片计划?”
“我也要休息啊,伯纳德。”
周洛一个小熊摊手,忍不住吐槽道。
“今年已经有三部电影了,总得让我休息休息,找找灵感吧。”
“好吧,我的错。”
伯纳德也不在意,他就是随口问问。
“不过之后要是你有想法,记得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