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导演从1997开始 > 第122章 意气风发的凯子哥

第122章 意气风发的凯子哥(1/2)

目录

几人逛着逛着,突然有人喊了一句中文:

“周导,周洛导演是你吗?”

周洛当即停下了脚步,转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一个发型和长相略像年轻时洪金保的中年男人站在路边,见周洛看向他,抬起右手挥了挥。

周洛盯了几秒,认出了这个人是谁:霍建起。

霍建起也是北电出身,不过他是美术系的,之前都是担任美术指导。

比如《盗马贼》和《大撒把》,不过他在日后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导演。

霍建起的导演风格有点像丐版侯孝贤,受新浪潮电影的影响,风格偏向写实,注重细腻的情绪变化。

至于代表作嘛。

周洛拉着两女走了过去,和霍建起打了个招呼。

“霍学长,你好啊。”

周洛看着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这边,好奇的问道:

“你这是,来戛纳旅游啊?”

霍建起被周洛的话扎了心,苦着一张脸叹了口气说道:

“我哪敢这么奢侈啊,还有心思来戛纳旅游。”

“我是来这边碰碰运气的。”

霍建起话也没说完,又是一声长叹。

“周导啊,我去年拍了一部片子,叫《那山、那人、那狗》,今年元旦刚上映。”

周洛听到这个名字,好奇的问了一句李大白:

“小染,那几天我在家没出去,你有印象吗?”

李大白努力的回忆了一会,还是摇了摇头。

“没印象啊,老板。”

《那山那人那狗》就是他的成名作,周洛前世当然是看过这部电影的。

不过周洛还真不知道它在国内的上映时间,只知道《那山那人那狗》是这98年拍的,确切的说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的上映时间。

因为《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卖出去的拷贝是个位数。

有些营销号写的一部拷贝都没卖出去就有点夸张了,起码票房不是零。

不过也没强到哪去,《那山那人那狗》的总票房一共也就两万多块钱。

这个数据,院线当然不可能惯着你,没几天就下画了,所以李大白才对这部电影没印象。

这个票房价格虽然听起来有点搞笑,不过对霍建起来说就是痛苦的记忆了。

“别提了,周导,我也不怕你笑话。”

“我那部片子就没几家电影院放,快赔死了。”

“我这实在是没办法了,就想着趁戛纳这次来国外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卖一卖国外的版权。”

霍建起说起这件事,脸上是满脸愁容。

《那山那人那狗》从立项开始就不被人看好,潇湘厂也没能全部投资,为此霍建起是到处筹钱,想尽办法。

缝缝补补,抠抠搜搜的用了210万把这部电影拍了出来,然后就是刚才提到的,拷贝卖出个位数的情况了。

另一项收入就是几年前成立的中央台电影频道花了四十八万,买下了国内的永久播放权。

两百多万的成本,只收回来五十万不到,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扑了个彻底。

周洛看了看霍建起的身后,伸手指了指他身后支着的一块银幕。

“这是你的银幕吗,霍导?”

“正好我也是来逛逛,要么让我看看?”

霍建起大喜过望,连连称是,回头摆弄起放映机来。

周洛自然不是无的放矢,《那山那人那狗》虽然在国内扑了个彻底,不过在日韩地区很受欢迎。

尤其是日本,那边城市化更早,人情淡漠。

对于这种乡土电影,还是讲述父子亲情的电影非常感兴趣。

《那山那人那狗》在前世的2000年,被一个日本片商以八万美元的价格买下海外版权。

随后在以岩波影院为首的艺术片院线持续放映,持续放映了两年。

第一年的票房拿到了四亿多日元,到第二年下画总共拿到了八亿日元左右。

01年的日元和人民币汇率取平均值大概是一比六点八,也就是说日本票房拿到了大概一亿两千万人民币。

如果要是换成美元,也有一千四百万美元,血赚的一笔交易。

周洛和索尼经典属于是老熟人了,也不说卖四五百万美元那么夸张,卖个两三百万还是不成问题。

周洛本来没指望在交易市场能淘到宝,没想到还真被他碰到了天降大礼。

“霍导,我来帮你抬一下。”

霍建起忙活的起劲,周洛见状也上去给他帮了帮忙。

一卷拷贝是真的很重,得有二十五公斤,一个人还真不好摆弄。

放了十来分钟,周洛又换了一卷接近结尾的部分,确定了就是前世那一部,没什么偏差。

剧情很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

茫茫大山中,当了一辈子邮递员的父亲即将退休,儿子未来就接了他的班。

可在临走之际,一直跟着夫妻送信的狼狗老二,看到父亲未动身,始终不肯迈步。

思虑再三后,父亲决定陪儿子再走一次乡邮路。

一条邮路,父子两人,三天行走,万千思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