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2)
好在后头钟扶黎有了身子,魏氏这才转忧为喜,最近时常过来关心钟扶黎的身体情况,并且和她讲了不少育儿经,这些都是钟扶黎完全空白的领域,她倒是能耐下性子来听魏氏去说,且觉得说的有道理的地方,还拿出纸笔去记。
魏氏总算在育儿方面和钟扶黎有了话题聊,且钟扶黎还态度如此恭敬,算是让婆媳两人的关系缓和了下来,不再如同以往那般仿佛只要井水不犯河水就好。
沈江云夹在两个女人中间,尽量两面维持平衡,到现在也是松了一口气——他心里清楚,要让他母亲彻底接受钟扶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之前,他只能尽力安抚、调节,有时候甚至还要两头瞒。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好在如今祖母有时候也会插手一番家中事务,有了祖母的关照,他母亲便不敢太过刁难钟扶黎。
沈江云心中是很爱重钟扶黎的,在遇见她的时候沈江云就知道钟扶黎是怎么样一个奇女子了,当初自己准备要娶钟扶黎的时候,二弟就告诫过自己,既然欣赏了对方的与众不同,就要呵护好这一份与众不同,不要让她在后宅生活中消磨了一切的棱角,最后互相怨憎。
沈江云从不敢忘记这句话,且深以为然。
沈江霖帮沈初夏处理了周家退亲的事情后,总算消停了两天,开始有空去处理一些其他的事情。
一走就是两年多,沈江霖先是考察了一番如今沈氏族学的情况。
当年和沈江云一同参与进士科考的沈氏子弟都没有上榜,都是止步于举人。
确实举人到进士,看似只是更进一步,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沈江霖对他们都非常熟悉,针对每个人都给出了一些未来的建议,如今有些人考中举人之后就开始往外寻找入仕途的契机,如在县学做教谕,如县丞或是主簿,如国子监博士等等,并非举人就不可以做官,其实举人就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只是起点比较低,官职一般是正九品或是从八品,有门路或是举人名次高的也可以从正八品起步。
当然比起进士来,举人做官继续往上爬就要艰辛许多,但是对于沈氏族人来说,能有一层官身在身上,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这些年来,沈万吉和沈青禾考取了举人之后,就听从了沈江霖的指点,直接放弃了会试,如今外放到地方一人做主簿一人做县丞,官都做了几年了,哪怕是在官场的底层,两人也是混的如鱼得水,小家经营的红红火火。
另有这几年考上来的三个举人,沈贵生、沈贵明兄弟以及沈越都是在读书上很有天份的,虽然上届会试没有得中,但是这三年来一刻都没有停歇过,一直在认真努力地读书。
就是不想努力也不行啊,霖二叔哪怕外出游学了都没有忘记过他们,不仅常常派人过一段时间就送他的读书笔记回来,还让江云叔经常过来关照他们,有什么疑难之处帮他们答疑解惑,甚至还帮他们引荐了大儒秦先生,让他们得以时常拿自己的文章前去请教。
族学中的“图书室”中已经有了上千册书之多,但凡市面书肆中有的书这里能看到,没有的书,例如各类名家珍本注集,霖二叔都会帮他们托关系找过来,他们尽管抄,尽管读,就没有霖二叔弄不来的书籍。
沈贵生曾经自己偷偷算过一笔账,光是沈江霖这些年花在“图书室”上的银两至少三千两以上,更不用说,他们这些考中了秀才的考生,还能时常得到霖二叔的补贴资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若是这般还不好好用心读书,不能考出个名堂来,那他们也太愧对霖二叔的用心了。
在这些人心中,沈江霖给予他们的一切,甚至高于了荣安侯府,沈江霖是他们族中的长辈,更是他们的“半师”,很多人都是依靠着沈江霖的笔记才能在学业上一步步取得成功的。
他们早就私下里商量过了,等到和霖二叔一同入了官场,必当以霖二叔马首是瞻!
除了他们这些举人,这几年陆陆续续沈氏族学里又出了十来个秀才,张文山因为年纪和身体的原因退了下来,如今在沈氏宗族中任教的是张文山的大儿子张润,张润是沈江霖同一届的举人,如今一边在沈氏族学里任教,一边也在备考明年的春闱。
因着沈氏族学人才的大爆发,渐渐打出了名气,京城中许多有适龄子弟又找不到门路的人家都愿意将孩子送到沈氏族学中来学习,并且都是捧上丰厚束脩的。
一开始沈锐并不同意,颇有些敝帚自珍的自得之感,觉得族学里这些年来取得了这些成就,自然是要将学习的方式方法藏好,不要被外人随意窥伺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