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何楠楠第一次来家里(2/2)
沐春欣深知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却也很忐忑。
因为她一直以来只擅长幕后工作,不善交际。
但她不想放弃,于是决定接受挑战。
接下来的日子里,沐春欣一边恶补各种外交礼仪知识,一边深入研究双方杂志风格的融合点。
在出发前往国外谈判的前夕,沐春欣站在镜子前给自己打气
眼神中满是坚定和期待,准备开启这段未知而充满机遇的旅程。
几天后沐辰宇和沐春欣就去了国外的杂志邀约谈合作到达国外后
语言不通成了第一个难题。
沐春欣虽有一定英语基础,但面对一些行业内的特殊表达还是有些吃力。
好在同行的沐辰宇比较擅长外语交流,缓解了不少尴尬局面。
进入谈判环节,对方团队一开始表现出很强势的态度,提出许多苛刻条件。
沐春欣心里紧张,但她深吸一口气,依据之前对双方杂志风格融合点的研究成果,有条有理地阐述己方观点
并展示精心准备的策划方案。
对方逐渐被吸引,态度有所缓和。
然而就在快要达成初步共识时,对方突然拿出一份新的附加条款
里面涉及一些限制国内市场发展的内容。沐春欣果断拒绝并据理力争,指出这种条款违背公平合作原则。
经过一番激烈交锋,最终对方重新调整条款,双方成功签订合作协议。
回国的飞机上,沐春欣望着窗外的云海,心中满是成就感
她知道自己不仅突破了自我,还为杂随着合作项目的开展,沐春欣变得更加忙碌。
她既要协调国内外团队之间的对接工作,又要把控稿件质量。
一天,她发现国外团队传来的一批稿件中有部分内容存在文化误解,如果就这样刊登将会引起不良影响。
沐春欣立刻联系对方负责人,耐心解释其中的不妥之处。
起初对方并不理解,认为这只是小事。沐春欣收集大量资料,制作成详细的对比文档发送过去。
对方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修改了稿件。
这次事件之后,沐春欣在国际出版界渐渐有了名气。
许多外国编辑向她请教关于跨文化出版的经验。
沐春欣也乐于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更多的业内人士,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她所在的杂志社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订阅量大幅增长。
沐春欣看着日益繁荣的杂志社,回想起曾经那个在角落里默默校对稿件的自己
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明白只要勇敢迈出舒适区,就能创造无限可能。
志社赢得了荣耀的未来。
忙完工作刚休息不久时沐春欣接到大哥电话说想带何楠楠见见爸爸妈妈
沐春欣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讶,何楠楠是大哥的女朋友。
她赶紧收拾了一下赶回家。
到家时,看到何楠楠有些羞涩地站在那里,手中还拎着礼物。
爸爸妈妈热情地迎接,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饭桌上,气氛融洽。
大哥不停地给何楠楠夹菜,何楠楠则乖巧地回应着爸妈的询问。
沐春欣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欢喜。
突然,爸爸提到了沐春欣的事业成就,何楠楠眼睛一亮,崇拜地看向她。
饭后,何楠楠拉着沐春欣聊天,请教她在跨文化出版方面的事情。
沐春欣耐心解答,两人相谈甚欢。
离开家的时候,沐春欣鼓励何楠楠好好跟家人相处,相信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家人。
她看着大哥送何楠楠离开的背影,心中默默祝福。
她知道生活就像自己的事业一样,只要用心经营,总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刚走没多久后沐春欣就看见微信提示音正是何楠楠
沐春欣打开手机一看,是何楠楠发来的感谢信息,还有几个可爱的表情包。
她会心一笑,正准备回复,突然收到何浩轩的紧急电话。
原来新一期杂志出现了印刷错误,必须马上处理。
沐春欣顾不上其他,立刻往杂志社赶去。
到了杂志社,她才发现问题比想象中严重,有好几页的页码顺序错乱了。
她冷静下来,先和印刷厂沟通解决方案,同时安排编辑部的同事们核对所有稿件内容是否正确。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解决了所有问题。
当一切尘埃落定,沐春欣疲惫地靠在椅子上。
此时她的手机屏幕再次亮起,又是何楠楠的消息,问她忙完了没。
沐春欣回复说刚刚忙完,何楠楠便发过来一张美食图片,说是今天逛街发现的美味小吃,下次一起吃。
沐春欣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无论是工作中的困难还是家庭里温馨的互动
都构成了她充实而美好的生活画卷,她对未来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沐春欣又忙了一段时间后陆阳城跟他说我们的双方父母是不是也到了一起吃饭的时候了
沐春欣听着陆阳城的话,微微一愣,随后笑了起来。
她觉得确实也是时候了,毕竟两个人感情稳定,双方家长见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于是,两家约好了时间在一家高档餐厅相聚。
餐桌上,陆阳城的父母和蔼可亲,对沐春欣赞不绝口。
沐春欣的父母也对陆阳城十分满意。
大家愉快地讨论着陆阳城和沐春欣的未来,从婚礼筹备到婚后的生活规划。
正当气氛热烈之时,沐春欣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国外合作方打来的紧急事务。
沐春欣面露难色,向大家道歉后接听了电话。
原来是新一期的联合特刊在排版上出现了分歧。
挂了电话后,沐春欣有些无奈。
陆阳城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你放心去处理吧,这里有我呢。
沐春欣感激地点点头,匆匆离开了餐厅。
虽然有些遗憾不能陪大家吃完这顿饭,但她知道,工作和生活总是交替前行
而身边人的理解就是她最大的动力。
沐春欣出来门口就见沐辰宇紧接着也出来了
沐春欣疑惑地看着沐辰宇,沐辰宇挠挠头说:我也收到通知了,看来这个问题有点棘手。
两人急忙赶到工作室,仔细查看起分歧所在。
原来是关于一篇文章配图的文化寓意理解不同,国外合作方坚持一种带有西方隐喻的图
而沐春欣这边考虑到国内读者感受,觉得不合适。
沐春欣和沐辰宇整理出详细的报告,阐述两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市场反响。
经过多次视频会议与对方沟通,甚至找了第三方文化专家介入。
最后,国外合作方理解了中方的担忧,同意更换图片。
当一切处理完毕,沐春欣松了口气。
她回到家中,看到妈妈正在厨房忙碌。
妈妈笑着说:今天的晚餐看你没吃几口,我给你补上。
沐春欣眼眶湿润,她知道无论工作多忙乱,总有温暖的港湾等待自己。
她走向妈妈,紧紧相拥,此刻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仅仅来自于事业的成功
更源于身边这些支持自己、理解自己的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后爸爸在家庭群里说咱们自家公司最近比较忙
想请你们三个回来帮忙你们看有时间吗
沐春欣看着爸爸的消息有些犹豫,她手头还有些杂志社的事务要处理。
大哥率先回复表示可以回去帮忙。
沐春欣思考片刻后也回复道:爸,我把手头的工作安排下就回来。
沐春欣快速处理着杂志社的事务,将工作分配给可靠的同事
并详细叮嘱注意事项。
处理完后,她回到了自家公司。
公司里一片繁忙景象,沐春欣投入到工作当中,凭借着自己在出版界锻炼出的细心和严谨迅速梳理着各项业务流程。
期间遇到一个客户对合作意向摇摆不定,沐春欣利用自己丰富的沟通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向客户详细分析利弊。
客户最终被说服,与公司签下合同。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公司的业务逐渐走上正轨。
忙完这阵后,沐春欣又回到了杂志社。
她带着在家族企业中获得的新感悟和经验,对杂志运营提出了一些创新想法
例如增加与家族企业相关产业的联动板块。
这一系列举措让杂志销量再创新高,沐春欣也在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中
持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于是,她深吸一口气,打开手机通讯录,找到那个熟悉而亲切的名字——爸爸,并毫不犹豫地拨通了他的号码。
随着电话铃声响起,她的心情愈发紧张起来,但同时也充满着期待。
很快,电话那头传来了爸爸那温暖而慈祥的声音:喂?闺女啊!听到这声呼唤,她心中的紧张顿时消散了不少
笑着说道:爸,我想跟您还有妈妈、大哥、二哥说点事儿呢!
接着,她详细地向爸爸讲述了自己关于工作的种种想法以及在工作中的深刻感悟。
在叙述的过程中,她时而慷慨激昂,表达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雄心壮志;
时而又略带感慨,回忆起那些曾经遇到过的困难与挫折。
爸爸则在电话那头认真聆听着女儿的每一句话,不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当她说完之后,爸爸温和地回应道:闺女
爸爸觉得你的想法很有远见,不过也要注意脚踏实地哦。
不管怎样,我们一家人都会支持你的!
随后,她又依次将这个话题分享给了妈妈、大哥和二哥
大家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整个家庭群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氛围
沐春欣坐在窗前,手中握着手机,眼神有些迷茫地望着窗外的景色。
突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一般,迅速拿起手机拨通了哥哥的电话。
哥!沐春欣的声音显得有些急切,我刚刚有个新的想法
就是想把咱家的公司和杂志社结合起来运作。
电话那头的哥哥似乎被妹妹这突如其来的提议弄得有些惊讶
但还是耐心地听着她说下去。
沐春欣深吸一口气,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构想: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
如果我们能将公司现有的资源与杂志社的优势相结合
说不定能够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呢。
比如说,可以利用咱们公司的渠道推广杂志社的刊物
同时也可以借助杂志社的影响力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
随着沐春欣越说越兴奋,她的语速也逐渐加快
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计划成功实施后的美好前景。
而电话那头的哥哥则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思考着妹妹这个大胆想法的可行性。
只见哥哥面带微笑地看着我,语气温柔地说道:既然如此,那不如你来公司一趟吧!
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去找爸爸好好聊一聊关于你的那些想法。
而且啊,等谈完之后,还能让你二哥也来参考参考呢。
他边说鼓励着自己的妹妹
没过多久,他便风风火火地赶到了爸爸所在的办公室。
当他推开门时,爸爸正坐在办公桌前专注地处理着文件,听到响动后抬起头来
先是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些许惊讶的神情,然后缓过神来说道:哎呀!你们三个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呀?
怎么会一起跑来找我呢?
说着,爸爸放下手中的笔,靠向椅背,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三人。
只见沐辰宇那线条分明的唇角微微上扬,宛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一般,绽放出一抹无比灿烂的笑容。
他的声音轻柔得如同微风拂过湖面,缓缓地流淌出来:欣欣啊,她可是有着一个全新的奇妙想法呢!
这个想法让她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要跟你分享。所以呀,这不,我们三个就一块儿过来找你啦。
只见沐春欣微微抿了抿嘴唇,稍稍调整了一下呼吸后,再次缓缓地张开嘴巴,用那清脆而又坚定的声音将她之前和哥哥所说的那个想法重新讲述了一遍。
这一次,她讲得比刚才更为详细、具体,仿佛要把这个想法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