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两人反复拉扯(2/2)
见此情形,郭长青的脸色瞬间变得僵硬无比,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震怒之情,暗暗骂道:
这小子,难道真的敢戏耍于我?
可还没等郭长青发作起来,秦王龙行湖却又神色淡定地开了口:
“本王已经抓到了凶手。”
“王爷,此话可当真?”
郭长青一听这话,脸色骤然大变,整个人噌的一下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激动得连胡须都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着。
“哼,本王还会骗你不成?”
秦王龙行湖只是斜睨了他一眼,那神情中透着十足的倨傲,仿佛眼前的郭长青不过是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小角色一般。
郭长青此时也顾不上秦王的态度了,满心都被儿子凶手已被抓获的消息所占据,只盼着能尽快知晓详情,也好让儿子能早日安息。
郭长青赶忙抱拳行礼,恭恭敬敬地问道:
“王爷,不知可否将此人交予老臣来处置?王爷此番恩情,老臣定当铭记于心,不敢有忘。”
说罢,眼神中满是期待地望着秦王龙行湖。
秦王龙行湖此时正悠然地放下手中的茶盏,随后伸手将郭长青轻轻托起,嘴角微微上扬,不紧不慢地说道:
“郭大人,本王可不需要你铭记在心,只是有一事,希望郭大人在主持会试之时,能为本王办上那么一点儿事情。”
郭长青一听这话,神色顿时变得迟疑起来,心中暗自思忖道:
“哼,我就知道这秦王没安好心,这可如何是好。”
脸上的神情也愈发凝重。
秦王龙行湖见郭长青这副模样,却依旧不慌不忙,接着说道:
“只要郭大人应下此事,明日呐,本王便会将那犯人径直送到郭大人的府上,到时候就任由郭大人您随意发落了。”
郭长青听闻此言,身子微微一僵,心中更是纠结万分。
他直起身子,犹豫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
“王爷,这……老臣最多能为王爷破格录取十人,这已然是老臣的底线了,还望王爷明鉴。”
秦王龙行湖却是神色未改,依旧不紧不慢地回应着:
“郭大人,二十人,这才是本王的底线,少一个都不行。”
郭长青听闻这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暗惊:
“这秦王龙行湖可真是贪心至极!每逢这大考,能上皇榜的总共也不过百人而已,他这一口竟然就要吞下五分之一的名额,这可让我如何是好,若是应下,这日后怕是要惹出诸多麻烦,可若不应,那犯人又该如何处置……”
郭长青站在那儿,眉头紧锁,满心的为难与纠结。
“王爷,您这要求的数量着实过多了,难道就不担忧会惹来他人的猜疑吗?”
郭长青满脸不甘,仍试图劝说着问道。
秦王龙行湖微微皱眉思索了一番,而后稍稍退让了一步,说道:
“那就十五人吧,可不能再少了。”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最终这人数便敲定在了十五人。
秦王龙行湖对于这个确定下来的名额显得颇为满意。
要知道,在自己手下那些附庸臣子的子嗣当中,到了适龄能够参与会试的,总共也就那么些人罢了。
而且这里面也不乏确实有些真才实学的,有这十五个名额,对他而言已然足够了。
“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儿便就这么定下了。明日,本王自会派人把犯人以及相关的名单一并送到郭大人您的府上。”
秦王龙行湖嘴角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
“那老臣便在此静候王爷的安排了。”
郭长青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那笑容显得极为僵硬,任谁都能看出他内心的不情愿。
待双方客套完之后,秦王龙行湖便带着随从们打道回府了。
而郭长青则依旧站在门口,望着秦王离去的方向,脸色极为复杂。
他深知此事一旦施行,怕是会在这官场乃至整个局势中掀起不小的波澜,可面对秦王龙行湖的要求和杀自己儿子的凶手,他又实在无力反抗,只能暗自忧心,不知这后续究竟会发展成何种模样,满心的无奈与惆怅都写在了那复杂的面容之上。
在那清河王府之中,魏望舒正于院里专心致志地作着写意山水画。
只见她青葱般纤细修长的手指稳稳握着毛笔,笔锋在宣纸上游走,那架势真可谓是下笔如有神助,一幅山水画卷已渐渐在笔下成形。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颇为厚重的脚步声。
魏望舒闻声,便轻轻放下了手中的毛笔,头也不回地问道:
“可是已经将那些人都打发掉了?”
“那是自然,也不瞧瞧我是谁!”
伴随着这自信满满的话语,君清夜迈着大步快速走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得意洋洋的笑容。
原来,前些日子里,君清夜不知怎的静极思动,竟跑去挑战龙国赫赫有名的第一高手方天旭。
这一番挑战过后,君清夜可就登上了江湖百晓生所排的龙国高手榜,而且一下子就位居榜首之位。
可没成想,他这一举动就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自此之后,前来挑战君清夜的人那是络绎不绝。
就这几日的工夫,君清夜都已经接连打发掉了数十人。
这些人里呀,不乏一些滥竽充数的乌合之众,在君清夜手下连两三招都过不了。
君清夜悄无声息地行至魏望舒身后,缓缓将手探向魏望舒的腰间,面上却是一本正经的模样,轻声说道:
“方才暗卫前来禀报,说是那鱼儿已然上钩。”
魏望舒听闻,眉头瞬间皱起,毫不犹豫地抬手,“啪”的一声,重重打在君清夜那不安分的手上。
君清夜吃痛,赶忙将手缩了回来,还不满地微微皱了皱鼻子,模样有几分委屈。
“接下来可就全看张狗蛋的表现,但愿他莫要失手才好。”
魏望舒低声喃喃自语了一句,而后随手将桌上的宣纸揭开,又重新仔细铺了一张。
接着,她换了一只纤细的毛笔,神色专注地拟写起一封书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