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50章 孽缘

第50章 孽缘(2/2)

目录

宋素卿叹口气道:“细川、大内、三好等几大家打得不可开交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日本现在是在养蛊,最后剩下的蛊就是丰臣秀吉了。

杨植呵呵笑着说:“那么,宋酱,你想没想过到大明来,或者被巡抚衙门、苏松织造太监征用,或者到四夷馆充任一名通事,从此变成苏州人或北京人?”

啊?这是让我背叛主公吗?可是,这种事,是不被允许的呀!

只是,内心为什么又会有小小的期待呢?可恶!

血液,血液突然变得好奇怪啊……不行,我不能就这样屈服!

可是,好,好热……一定是太阳的原因,我就要……变成火了吗?

宋素卿咽口口水,艰难地说:“杨酱,我在日本是有身份的贵族,有很多黄金、白银。”

“跟我来吧!”杨植拉着宋素卿来到嘉定县的大街上,指着街市两边的货物架,指着街道两边的食摊,说道:“在日本,哪怕是大名,是幕府将军,有再多的黄金,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吗?”

菱角糕、绿豆糕、红豆糕、梅花糕、海棠糕、葱猪油糕、猪油年糕、金钱方糕、松子黄千糕、云片糕、芝麻糖、花生糖、鲜肉月饼、苏州糕团、肉排大面、油氽紧酵、卤汁豆腐干、糖粥、酒酿饼、苏州蟹壳黄……

日本的国王直到我大清末年,宴请大臣时还是几条干鱼当菜,大臣们吃完后,国王说大家把鱼骨头带回家熬汤,又是一道菜。

你不要对我说这些话……不要,不可以,绝对不可以!

可是身体……明明那么努力,身体还是变成了这样……为什么流出来口水……好羞耻……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嘛!

这里只是嘉定县,你想看看人间天堂苏州、杭州吗?”

从薄薄嘴唇说出难以抵抗的话,冷酷的杨酱毫不留情地对宋素卿发出来最致命一击。

我的觉悟,还是不够啊……

身体从未像此刻这般激烈地滚烫,忠诚什么的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似乎已经不再有理想值得我去拼命了。

“可是,杨酱……”

杨植笑眯眯地看着宋素卿:“宋酱,大明有位哲人说过: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可能梦想或是目标之类的东西,也会变换着形态伴随着我们吧。

“我的老师是吏部尚书,我的师兄是苏杭织造太监,你还想知道我什么?”

可恶!最后的希望也要破灭了吗……

“如果你觉得在大明当个小吏配不上你的身份,大明还有很多三品、四品的散官头衔……”

像中箭的天鹅一样发出了悲鸣……我不属于我自己了,就这样吧,就这样堕入黑暗吧……

李充嗣老巡抚做梦一样看着面前的二百两金子,不放心地拿起一块金条在嘴里咬了咬,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疑问:“这倭人的金银不要钱吗?”

杨植笑着说:“海外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岛,比中原大两倍,那里的人把金子、银子当成普通的装饰物,一块金子还不如一条烤鱼。”

李老巡抚怀疑地看着杨植:“你没有骗我吧?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地方!”

“那个大岛离佛郎机很近,佛郎机人已经去过了,从那里一船一船地往佛郎机运金子银子。再过些年,佛郎机人就会拿这些金子银子来大明采购。”

“为什么会这样?那个岛上的人视金钱如粪土吗?”

杨植言简意赅回复说:“日本也好,那个大岛也好,他们没有什么货物,没有交易的需求。”

李充嗣皱着眉想了想,恍然大悟:“那他们就是和大明蛮荒地区的化外之民一样,每日只为粮食、木柴、衣服挣扎求生。弄不到这些,抱着金银也会饿死。”

大明财政紧张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天量的商品、天量的财富相配比的金、银、铜严重不足,市面上缺少流通货币,发行的宝钞又没有金银背书。

“日本现在是各大家族大乱斗,民不聊生。如果其中有人来南京效申包胥之哭,乞求王师解日本民众于水火,救倭国四岛于倒悬呢?”

李充嗣老官僚的悟性很强,他脸上一红,期期艾艾地说:“孟子曰: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又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扶贫济困,惩恶扬善,陈纲列纪,救济斯民是皇明对天下人的义务!怎么能挟恩图报?

几十年后大明先后替安南、朝鲜出头,劳师远征,都没有要对方出过钱财。幸好安南莫登庸被明军吓住了,赶紧出境自缚请降让黎氏复国,否则说不定安南莫氏之乱会让大明耗费巨大,就像朝鲜壬辰倭乱一样。

杨植用魅惑的声音说:“官军不用出动。让苏松两地的乡兵编几个团练去日本。将领有陈璠是现成的,御史也有现成的。日本乞王师的金银就用于苏松治水,从朝廷到苏州松江人都不吃亏,都有面子,道义无缺,获得实利。”

李老巡抚瞪大眼睛看着杨植:“这样的筹画,不可能是临时想到的!老实说,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这种事的?”

“很久很久以前,我在赣南的一个山洞里当洞青的时候。”

这是什么赣南或凤阳土话?

“反正这个事也不用太操切,等日本使臣去南京哭过再说。”

在苏州织造局里,廖宣怀疑地问杨植:“为什么要多征一万匹丝绸?”

从理论上说,自古以来的朝廷有权征任何人服劳役。本质上当官也是服劳役,所以叫征召某人为某官。

让农民在农闲时服劳役修水利、修城、运粮、为官老爷做苦力还好说,但是对于工坊就不可行。所以朝廷一般是征工坊的产品,以实物代人头的徭役。

苏杭织造太监每年的任务就是为皇上征丝绸。除了一部分供皇家使用,另外一部分由织造太监发卖,所获资金入内帑。

杨植依然毫不见外,喝着碧螺春,笑嘻嘻地说:“师兄知道苏杭丝绸,卖到福建,能翻多少倍吗?”

廖宣想想,不确定地问道:“你想从杭州走仙霞关?那里全是山路,要走到猴年马月到福州。”

“不,从松江走海上。”

廖宣吓了一跳,说:“走私吗?朝廷是禁海的!”

杨植让廖宣屏退左右,问道:“师兄在陕北绥德边关,没有向草原走私过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