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忙人(2/2)
从守备衙门出来后还没有回家,陆知县派人传话,让杨植去县衙一趟。
县衙熟门熟路,杨植进八字衙门如入无人之境,没有理会户房黄书吏的呼唤,直奔后衙书房。
陆知县哀怨地看着杨植:“没有我,你哪来的案首!你做人不地道!”
杨植忙解释说:“这是军功,老父母要这功劳何用!你再升也不过是去哪个府衙当个推官、同知,上下受夹板气,哪有一县独尊,当个百里侯舒畅!”
陆知县也就是说说,先在道德上让杨植矮上三分而已。他撇过这个话题,拿出朝廷邸报,指着一段说:“你看看!”
邸报上这样写的:“南京御史张翀等、给事中王纪等,各奏言庐凤淮扬苏松常镇应天诸郡水灾重大,请开纳银入监、纳粟补官事例;并发各处钞关季钞及借运司积贮余银数十万两以备赈给。
户部覆议监生援例者,多有碍正贡钞关岁解供应,各有定额俱难轻议云云。”
这段话是说南直去年大水,朝廷赈灾钱粮不足,御史们建议捐监、捐贡。
“你要不要试试?”陆知县的声音突然变得充满魅惑。“你中了秀才后,捐个监生入南京国子监,明年也照样考举人。”
杨植表示感谢,说一切等考上秀才再考虑。
杨植第二天去郭姑娘家里,郭姑娘的弟弟跟自己年龄差不多大,在郭家村里当个小庄头。
当小舅子的面,杨植不好意思多说什么,把小郭叫上,两人到冯百户舅舅的庄子里。
涂惟这几天在村里被好吃好喝招待着,求死之心淡去。思前想后,对杨植也生出感激之情。
杨植带着舅舅和小舅子来见涂惟,先客套几句,然后对涂惟说:“涂哥,求你帮我一个忙,当个先生怎么样?就教他们做生意。”
杨植现在对未来只有一个粗略的构思,这个构思是他前世当地青时想过的,如今有一个把键政变实操的机会。
江西、徽州、苏州、松江、湖广、杭州宁波、福建,这几地读书人的出路除了科举做官,就是外出经商。此时江西商人甚至有在缅甸当酋长。
杨植去年远赴南京、苏松,还去了洋山岛。他模糊感觉到,宁王也许是在南昌呆了几代人的缘故,能想到把商业、情报、策反结合起来,已经胜过很多王公贵族、朝廷上的大人先生。
一百年后,女真人也是用这一套攻陷辽东的城池,甚至于能在北京城里设置情报网,还差点为一个间谍谋到了武将的位置。
舅舅、小舅子跟着涂惟学这个,以后可以有大用。
涂惟自然无可无不可。杨植为安其心,让他写一封家书,承诺派赵大张二从南昌把涂惟家小接过来。
涂惟百感交集,问杨植道:“宁王起事真的不能成功吗?”
杨植笑着说:“涂哥是当局者迷。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南直已经做好了准备,安庆府早就埋伏了精锐重兵,宁王出了九江,连安庆府都过不去。
这明显就是一个套,从太宗文皇帝开始就给宁藩下的套。
你别多想,安心在此当老师,凤阳知道你背景的人都死了。
另外,我会为你安排后路,洗白你的身份,你还是光明正大的大明举人涂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