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民间杂谈之福到(2/2)
腊月廿三祭灶那日,城里米铺的赵掌柜亲自登门。他腆着肚子往桌上排开十锭雪花银:\"小福爷给写个正贴的福字,要鎏金撒花的。\"阿福盯着银锭映出的扭曲面容,笔锋不自觉地正了过来。
最后一笔刚落,窗外忽起阴风。案头福字\"刺啦\"裂开,金粉簌簌而落。赵掌柜前脚刚走,村东就传来噩耗——他家的粮船在渡口翻了二十担新米。阿福奔到溪边洗手,却见那些墨迹像活蛆般往肉里钻。
\"福气不是买卖。\"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响起。老者从银杏树影里转出,枯枝似的手指划过阿福掌心,墨迹顿时化作青烟。\"你看这福字,\"他指着阿福最初得的那张,\"倒悬是'福到',正贴是'纳福',可还记得当日为何倒悬?\"
阿福望着屋里熟睡的母亲,突然懂了什么。次日他当掉新裁的绸衫,换回刻刀。银杏木在锋刃下绽开层层纹理,他照着福字刻出百种变体:蝙蝠衔铜钱的,童子抱鲤鱼的,每个纹路都藏着祛病消灾的吉兆。
十年后的清明,省城最气派的\"百福楼\"落成时,掌柜的正是阿福。楼里不供财神,只在梁柱间暗刻九百九十九个福字。有客商说半夜见金字游走如龙,自此楼里从无鼠蚁。而阿福总在清晨擦拭母亲牌位,香炉里积着厚厚的银杏灰。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