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要致富先修路(2/2)
“况且,咱们就修村里这三四里路,可林场要修几十里呢。”
“他们开山碎石,光雷管和炸药钱就得花不少。”
“要是村里实在觉得为难,咱们可以搞个捐款,在村头立个功德牌。往年修老爹屋和补祠堂的时候,大家捐款不都很积极嘛。这次修路,把名字刻在石碑上,那可比写在木牌子上风光多了,也能长久留存。”
宋向阳心里清楚,就拿刘氏宗祠来说,当时只是刷了点金漆,村里就有人慷慨解囊,几十几十地捐。
名字写在门口的木墙上,结果没一年就掉得差不多了。
要是在村头立一块气派的大石碑,把捐款人的名字刻得醒目些,那肯定更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老支书陷入了沉思,又和村干部们讨论了许久,似乎还是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无奈之下,他站起身宣布:
“鉴于大家意见众多,村支部需要再认真商议一番。最后的结果,会通过公示和广播告知大家。现在,先散会。”
这场新年的第一次民主会议,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宋向阳看着老支书独自一人,慢悠悠地从台子上走下来,赶忙快步迎上前去,恭敬地说道:
“桂嗲嗲,乡里不是也支持咱们修路吗?我听说乡里拨了不少款。照理说,村里就算不用林场出钱,也完全够把路修好了。可为啥村里一直不想把路修宽点呢?”
老支书停下脚步,犹豫了片刻,缓缓说道:
“很快,村里就要改选了,这修路和修水径会是最后一件大事。这里面的门道,你明白吗?”
宋向阳心里透亮,知道大家是为了少惹麻烦,怕让田的面积多了,村民有意见,在选举时不投票,所以做事都谨小慎微。
更重要的是,他猜测老支书可能想多留点钱给小儿子,等小儿子上台后,用这笔钱做出点政绩,稳固人心。
宋向阳往前凑近了几分,诚恳地说道:
“桂嗲嗲,都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划算一世穷’。”
“现在大家可能还看不太清楚长远的好处,但您可是去过市里开会的人,见识广、眼光远,周边县里和乡里的情况您都了如指掌。”
“您看看咱们村,和其他地方比起来,经济落后,出路也少。”
“但要是把路修好了,咱们村就有了发展的希望。”
“咱们村山多树多,其实家底比好多村都厚实。可再过几年,那些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得越来越快,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到时候发财的机会,哪还能轮得到咱们这些深山里的人?”
“现在县里乡里都在大力强调修路,要是咱们村把路修得又宽又好,上级领导对村里的干部肯定会高看一眼。”
“而且,现在大家对让田的事儿还没太在意,等大家都种上田了,再想协调可就更麻烦了。所以,一次性把路拓宽,能省不少事。”
“就拿村里卖树来说,现在人家来买树,山路又高又远,坑洼不平还狭窄,根本卖不上价钱。要是路修宽了,树的价格肯定能涨不少。”
“以您的眼光和经验,这些道理您肯定看得比我们更清楚。”
“现下,正好趁着这修水径的时候,把路一拓宽,大家的日子也都会越来越好起来。”
“最重要的是,这次林场也愿意出钱,所以,还不如干脆趁着机会把路拓宽些。”
“如果这时候不拓宽,后面村里想自己拓宽,那花的钱和时间就更多了。”
老支书认真地听完宋向阳的这番话,缓缓说道:
“你这细伢子,本来是个修水径的小事情,给你这么一说,修路的事情也要一起搞了。不过,这事还得村里统一意见才行。我倒不担心改选的问题,那些组长们,可不敢掉以轻心。”
宋向阳见老支书已经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心中暗自欣喜,便不再多说,脸上挂着微笑,目送老支书缓缓走出礼堂。
他知道,老支书是个明事理、办实事的人,这事大概率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