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重回1983年 > 第66章 礼堂开会

第66章 礼堂开会(2/2)

目录

“对,要修就两边一起修!都是村里的钱,凭啥只照顾右边,把左边当后娘养的?”

“我们左边的田,以前在生产队的时候就干旱得厉害,收成差得很。现在虽说分田到户了,可要是还没水,这日子可咋过?谁要是不同意一起修,到时候我家几个饿着肚子的崽子,就到他家门口讨米去!”

“就是啊,要修就一起修!不能厚此薄彼!”

众人的情绪被点燃,场面再度热烈起来。

台上的村干部们见状,纷纷凑到一块儿,交头接耳地商量起来。

老支书原本站着,这会儿也坐了下来,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时不时微微点头,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老支书才站起身,拿起喇叭,大声说道:

“大家静一静!经过村支部商量,决定左边的水径也一起修。”

“不过,这出工的事儿得说清楚。”

“没有田在马路边上的,出一天工给两毛钱;有田在两边的,一天给一毛钱。”

“反正现在农活也不忙,大家出个几天工,这水径就能修好。”

台下顿时又响起一阵议论声,不过这次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工钱的多少上,反倒之前争论不休的左右水径修不修的问题,讨论的少了。

宋向阳瞧着话题越跑越偏,心里有些着急,赶忙站起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镇定,声音洪亮有力:

“各位,修路和修水径,这都是为咱村子好的大好事儿。不过,我有个事儿想问问村里。”

宋向阳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目光认真地看向老支书。

老支书回给他一个眼神,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一旁的刘开盛脸色却有些难看,眉头微微皱起,似乎觉得宋向阳又要搞出什么幺蛾子。

宋向阳没理会刘开盛的态度,提高音量接着说道:

“这水径和路都是紧挨着的,修好了水径,那马路的宽度基本就定下来了。”

“但大家看看,咱们现在这马路,平时过过马车、赶赶牛,倒也还够用。可只要林场的车子一来,人就得赶紧从马路上躲到田埂上去。要是板车碰上林场的车,人还得把板车搬到田里,才能给人家让路。”

他微微转身,面向台下的村民:

“等林场把路修好,以后车子肯定越来越多,咱们出行可就更不方便了。更别说赶集和交公粮的时候,那不得堵得水泄不通?”

“咱们这村子虽说地处山卡卡,眼下没啥赚钱的门道,可大家谁不想过上好日子,总不至于穷一辈子吧?”

“等以后日子好了,大家慢慢发展起来,说不定有人会买上手扶拖拉机、嘉林摩托,甚至是货车。”

“到那时候,这窄巴巴的马路,两辆车咋错车?难道每次都要把车开到田里去吗?”

宋向阳心里清楚,现在跟大家说以后人人都能买小汽车,还不太现实,大家也难以想象。

所以,他特意举一些大家平日里能看到、能接触到的东西,这样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让大家意识到拓宽马路的重要性。

而且,他心里明白,现在要是不把这路拓宽,等到将来政策一放开,允许在田里建房,大家肯定都一窝蜂地在马路边上修房子。

到那时候,村里再想拓宽马路,可就比登天还难了。

更重要的是,要想发展经济,这路至关重要。

村里除了树可以卖,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有作为的地方。

只不过,很多时候都是被这路给限制了。

自己今后要想赚上更多的钱,更要依靠这路。

等着这条发财路修的更好,他还有一大堆计划要实施呢。

众人原本还在为两边修水径和工钱的事儿争论不休,听到宋向阳抛出这么一个全新的问题,瞬间又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讨论愈发激烈。

尤其是几个平日里喜欢来看电视的人,讨论的情绪极为高涨。

他们在电视里见过大城市的繁华,车水马龙的景象让他们印象深刻。

此刻,宋向阳的话也让他们有几分认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