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重回1983年 > 第60章 祈福

第60章 祈福(1/2)

目录

除夕,晨曦微露,天际泛起鱼肚白。

母亲购置的几只大公鸡,与村里别家的鸡较上了劲,此起彼伏地打起鸣来。

那嘹亮的啼鸣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清水村的烟火气都显得隆重了几分。

根据习俗,除夕和初一用于敬祖宗的公鸡,可有着特殊讲究。

个头越大、叫声越响亮,便意味着祭祀时的心意越虔诚。

尽管那时物资匮乏,大家生活拮据,缺衣少食,但在祭祀一事上,却都极为慷慨。

平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买的大公鸡,都特意留到了这个重要时刻。

每至除夕,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忙活起来。

祭祀的行程颇为讲究,先是前往较远的老祖坟,以表对先辈的追思与敬意。

接着去到稍近的土地庙,祈求土地神灵庇佑一方水土。

随后,人们会去往刘氏宗祠,敬奉先辈。

最后,定要前往老爹庙,求神问卦,祈愿还福。

宋向阳一家虽是外姓,可母亲每到这天,必定会去老爹庙祭祀。

在她心中,这是求得心安的重要方式。

宋向阳深知母亲心急,天还未大亮便早早起床。

他抱着一只大公鸡,三根香,两根小巧的红蜡烛,一挂短小的鞭炮,与母亲一同前往一处土地庙祭祀。

此时,姐姐们也没闲着,正忙着家里的大扫除。

她们仔细清理着柱子上、灶房里以及屋子角落里的蜘蛛网。

当地俗称“扫农毛”,寓意着扫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因今年住在别人家中,例外地没有贴春联,少了些许往年的热闹与喜庆,不过一家人的忙碌与期待却丝毫不减。

到了下午,母亲带着宋向阳前往老爹庙祈福。

还未到庙前,便能听到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老爹庙的香火常年旺盛,从清晨到夜晚,鞭炮声就未曾间断。

有时候来得稍晚些,都得拔掉先前插着的香烛,才有空位插上自己的。

踏入庙内,香烟袅袅,蜡烛林立。

母亲手提一个竹篮,里面整齐摆放着一小碟米酒,三杯“香茶”,一把纸钱,一根红蜡烛,几个糖果和花生,还有一把菜刀。

宋向阳则提着一只大公鸡,另一手拿着一挂鞭炮。

两人抵达庙里时,前面已有不少人在虔诚祭祀。

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相互友好地问候几句,便自觉排起队来。

静静等了十多分钟,终于轮到母亲。

母亲先是小心翼翼地将竹篮放置在地上,随后把里面的物件一一取出,整齐摆放在香案之上。

接着,她点燃红蜡烛与香,双手合十,恭敬地行了三鞠躬之礼后,才将香稳稳插入香炉。

紧接着,母亲轻声念起祈福的话语,声音虽不大,却充满了虔诚与期待。

一边说着,一边在地上焚烧纸钱。

这时,母亲转头快速吩咐宋向阳:

“别愣着,快放鞭炮啊。”

宋向阳正看得出神,听到母亲的指令,赶忙从香炉中抽出香,点燃鞭炮,然后迅速将鞭炮往远处丢去。

“噼里啪啦”,鞭炮声瞬间在庙外响起,引得周围的人纷纷投来目光。

鞭炮声刚落,母亲又吩咐宋向阳给鸡放血。

这放血的过程可大有讲究,脖子上的毛不拔,直接用刀在脖颈处割开一个口子。

趁着鸡血涌出,宋向阳迅速拔下一些鸡毛,并且,又依照母亲的叮嘱,将鸡毛贴在香案和庙里的墙壁上。

母亲在一旁不断提醒:

“贴高点,贴高点。”

在她心中,贴得越高便越有诚意,也不容易被别家的鸡毛盖住。

宋向阳只得踮起脚尖往最高处贴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