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四叔(2/2)
说起来,这块荒地还有些波折。
当初修了马路之后,村小学把它收了当菜地,方便两位住校的民办老师种菜吃。
没成想,过了几年,两位老师调到中心小学转成公办老师了,这地就没人种了,又荒了下来。
再后来,村里出了田里修房的政策,大家要么在自家田里修,要么换田修,这块地就更无人问津了。
直到宋向阳重生前几年,村里才在这儿修了个亭子。
另外,这块荒地还有个特点,上头有不少大树,杂树长得郁郁葱葱,一般胆子小的人晚上路过,都觉得阴森森、乌漆墨黑的。
不过,宋向阳却看中了这些树,觉得比自家林子里的强太多了,关键里面还有两棵大红木。
他昨晚上翻来覆去想了一整晚,才琢磨出这么个周全的法子。
这么一来,母亲往后就不用像之前那样累得身体垮掉,天天吃药了。
叔伯家也都能得实惠,既解决了口粮问题,又能让懒人有活干。
至于自家,虽说粮食种植面积少了1亩4分,但有重生带来的先进种植观念,再找点别的营生,问题不大。
更何况,算下来,家里还有2亩1分一等田,日子还是有奔头的。
想当年,大家一门心思扑在种地上,总觉得田越多越好,压根没去琢磨别的出路。
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宋向阳现在回头看,当时明明有好多条路可以选啊。
眼下,最重要的头一件事,就是得想法子说服母亲。
以那个年代人的思维,要理解他这套做法,可不是件容易事儿。
再者,换田、换屋址,哪一件不是村里的大事,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了。
“那小猪,吃食还可以,那大的也不怎么欺负它,看来这次抓对了。”
正想着,母亲喂猪回来了,脸上挂着笑意说道。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挑的,我这眼光能差?”宋向阳一脸得意。
“就你眼尖,这养猪可不是闹着玩的,路还长着呢。”母亲笑着怼了他一句。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穷,养猪纯靠喂煮菜,可越这样,猪长得越慢。
后来日子稍微好过点了,大家开始用粮食、买猪饲料喂猪,可这时候猪又不值钱了。
虽说吃饲料、粮食长大的猪肉,没光吃煮菜的肉香,可在那个年代,先得让锅里有肉才行。
而且,当时整个乡里,就只有简单的混合饲料卖,还特别难买,饲料成分90%都是糠麸。
糠麸价格大概在3分钱一斤,可混进饲料里,就得7分钱一斤。
像他们这个地区,玉米和小麦少得可怜,大多是外地平原地区产的,价格在1毛到两毛一斤左右,都可以称一两肉了,所以饲料里基本没有这两样。
毕竟当时农田里种的水稻都得交公家粮,谁舍得把水稻换成玉米和小麦啊。
糠麸就更是宝贝了,家家都不舍得卖,留着自家慢慢用,每天也就掺一点点。
至于红苕,苕藤拿来做猪食,苕根则是自家餐桌上的吃食。
如今猪已经养上了,得花点钱投入,让猪长得快些。
有了钱,他换田的事儿才能进展得更顺利,说服母亲也就更容易些。
不过,他今天得赶紧去找四叔。
算算日子,今天他们刚搬完家,晚上奶奶就过来借钱,说四叔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