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栽赃嫁祸1(2/2)
赵云蹲在城头剥着橘子——果皮特意摆成太平道的阴阳鱼形状。
他听着城内此起彼伏的“岁在甲子”呼喊声,将沾血的黄符压在箭垛
午时三刻,从洛阳来的羽林卫在废墟中找到了半枚铜印,上面刻着:“大贤良师座下冀州渠帅周仓”。
被烧焦的户曹主簿手里,还紧紧攥着盖有黄巾血印的征粮檄文。
未时刚过,涿县方向的天空升起了九盏孔明灯。
赵云心里明白,这是主公在邺城收到了最好的礼物——御史台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报,此刻正摊放在灵帝的案头上。
暮色降临,常山郡的沙盘上又多了一支燃烧的小旗。
秦羽用银簪挑亮新换的铜灯,火光映照出他袖口的暗纹:那是用黄巾军符拓印的二十八宿图。
……
秦羽的手指在沙盘边缘急促地敲击着,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十二盏连枝灯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仿佛被撕成了一片片碎片。
案头上那份誊抄的尚书台密报,纸张已经卷起了边角,上面的墨字在烛火的映照下,泛着如血般的光泽。
距离真定那场大火已经过去了七天,然而朝廷竟然连半封斥责的诏书都没有发出。
“好手段。”秦羽忽然冷笑一声,指尖用力戳进了邺城模型的夯土里。
站在台阶下擦拭枪头的赵云,动作猛地停住,他从未见过主公的瞳孔缩得如此骇人。
洛阳南宫里,龙涎香的味道浓郁得让人直犯恶心。
汉灵帝刘宏斜靠在椒房殿的玉榻上,那件重达三十斤的朝服,堆放在脚边就像一团皱巴巴的腌菜。
他捏着西域进贡的琉璃盏,看着琥珀色酒浆里漂浮的金箔,突然想起昨天西园卖出的第五个关内侯,这可是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门生意。
“张常侍。”天子喉结滚动,发出的声音如同破旧的门轴一般沙哑,“你说这黄巾军,怎么专门烧常平仓呢?”
张让穿着蟒纹靴,脚步轻悄,无声无息地碾过金砖缝隙里的血痂,那是辰时被杖毙的小黄门留下的。
他腰间的香囊鼓鼓囊囊,显得异常饱满,里面塞着三天前从冀州快马送来的二十颗东珠。
“不过是流民饿急眼了罢了。”他说话时,眼角的皱纹堆出了恰到好处的谄媚弧度,可袖中的手指却紧紧捏着昨夜收到的竹简,上面用朱砂写着“大贤良师供奉再加三成”。
刘宏突然将琉璃盏朝着描金柱砸去,飞溅的酒液在张让的袍角上绽开了暗花。
老宦官扑通一声跪地的声音,惊醒了殿角打盹的虎贲卫。
年轻的天子赤着脚踩过奏章,盯着龙榻后悬挂的《二十八将图》,低声笑道:“烧得好啊,中山甄氏的存粮,够养三郡的兵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