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让你做寻亲节目,你做等着我? > 第276章 分析机构

第276章 分析机构(2/2)

目录

李阳将露西的话转达给找到的老艺人后人,老艺人后人仔细查看行头照片后,激动地说:“没错,这件衣服上的图案代表着‘梅香戏班’的一个经典剧目,只有‘梅香戏班’的行头才会绣这个图案。”

经过严谨比对,寻亲团队确定露西就是“梅香戏班”后人的一支。

露西得知消息后,开心地说:“这套行头承载了家族太多的回忆,我终于知道它背后的故事了。我要去探寻家族与‘梅香戏班’的历史,把这份独特的京剧文化传承下去。”

随着露西寻亲成功,寻亲团队更加坚定了传承京剧文化、帮助更多海外华人寻亲的决心。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李阳说:“我们已经成功帮助了很多海外华人找到家族根源,但随着找我们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大家说说,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应对?”

小王说:“李阳哥,我觉得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数据库,把我们寻亲过程中的线索、资料以及成功案例都整理进去,方便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快速查询和参考。”

小李也说:“对,而且我们可以加强与国内外更多戏曲研究机构、文化部门的合作,拓宽信息渠道,获取更多资源。”

李阳点头称赞:“这两个想法都很好。小王,你负责整理和完善数据库,把各类信息详细分类。小李,你去联系更多的戏曲研究机构和文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另外,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线索。大家平时可以多学习京剧文化知识,互相交流经验。”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这时,团队成员小孙又接到一个电话,挂了电话后,小孙说:“李阳哥,又有新任务了。一位叫汤姆的华裔男子联系我们,他家族传承着一本京剧锣鼓谱,谱子上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和标记。”

李阳说:“看来新的挑战又来了。小孙,你先了解下锣鼓谱的大致情况,然后我们找研究京剧锣鼓的专家解读符号和标记,同时分析谱子的材质确定年代。”

小孙点头:“好的,李阳哥。我这就去和汤姆沟通。”

小孙和汤姆沟通后,回来汇报:“李阳哥,汤姆说唱本保存得比较完整,那些符号和标记他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他只知道家族一直把这本锣鼓谱当作宝贝传下来。”

李阳说:“行,让汤姆把锣鼓谱寄过来。小林,你联系研究京剧锣鼓的专家,等锣鼓谱到了,第一时间请专家解读。小钱,你还是负责联系材质分析机构。”

小林和小钱应道:“好嘞。”

锣鼓谱寄到后,小林带着锣鼓谱找到专家。专家看着锣鼓谱,说道:“这锣鼓谱有些年头了,从纸张材质初步判断,可能是清末的。这些符号和标记很有意思,我得仔细研究下。”

小钱也将锣鼓谱送去材质分析机构。几天后,材质分析报告确定锣鼓谱是清末的宣纸所制。专家经过深入研究,兴奋地说:“我发现这些符号是一种特殊的锣鼓节奏标记方式,在清末的一些地方京剧流派里使用。而这些标记则记录了当时演出时配合剧情的特殊锣鼓打法。根据这些信息,我推测这锣鼓谱可能和‘瑞和班’有关。‘瑞和班’在当时以独特的锣鼓演奏闻名。”

寻亲团队立刻围绕“瑞和班”展开调查。他们联系各地文化机构和戏曲研究者,查找“瑞和班”的相关信息。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在一位老戏曲爱好者那里得知,“瑞和班”解散后,部分成员去了山东的一个县城。团队成员们立刻前往山东的那个县城,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帮助下,四处打听“瑞和班”成员后人的线索。

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位“瑞和班”成员的后人。

李阳联系汤姆:“汤姆,我们找到了与‘瑞和班’相关的线索,和你家族的锣鼓谱可能紧密相关。你家族里有没有关于山东或者‘瑞和班’的记忆呢?”

汤姆思索后说:“我听父亲说过,家族先辈好像和山东有点关系,但具体没说清楚。而且家族一直流传着一些关于京剧锣鼓演奏的独特技巧。”

李阳说:“这很关键。你详细说说家族里传承的锣鼓演奏技巧。”

汤姆详细描述后,李阳将其转达给了解“瑞和班”的老戏曲爱好者。老戏曲爱好者激动地说:“这就是‘瑞和班’独特的锣鼓演奏技巧,没错的。”

经过严谨比对,寻亲团队确定汤姆就是“瑞和班”后人的一支。

汤姆得知消息后,兴奋地说:“这本锣鼓谱承载着家族的记忆,我终于找到家族根源了。我要去山东,探寻家族与‘瑞和班’的历史,传承这份珍贵的京剧文化。”

随着汤姆寻亲成功,寻亲团队在传承京剧文化和帮助海外华人寻亲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们深知,还有许多海外华人在期待着他们的帮助,还有更多京剧文化的奥秘等待他们去揭开。

在一次团队聚餐上,大家围坐在一起,李阳感慨地说:“咱们团队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但我们都一一克服了,帮助了这么多海外华人寻亲,传承京剧文化。这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努力。未来,我们可能还会遇到更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

团队成员们纷纷举杯,齐声说道:“对,团结一心,传承京剧文化,帮助更多海外华人寻亲!”

在欢声笑语中,寻亲团队又开始期待着下一次新的挑战与机遇,他们将带着使命与热情,继续在这条充满意义的道路上前行。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位叫艾丽西亚的华裔女子联系到寻亲团队。她带来的线索是家族传承的一幅京剧人物刺绣画,刺绣画做工精细,人物栩栩如生,画面的边缘绣有一行小字“云裳绣坊 丙申年”。

李阳看着这幅刺绣画,说道:“这幅刺绣画很精美,‘云裳绣坊’和‘丙申年’是重要线索。我们先找研究京剧相关刺绣的专家,解读这幅画的特点和‘云裳绣坊’的信息,同时分析刺绣画的材质确定年代。”

团队成员小美主动说:“李阳哥,我去联系刺绣专家。”

小林则说:“我联系材质分析机构。”

小美很快联系到专家,专家看到刺绣画的照片后,非常感兴趣,立刻答应前来研究。小林也顺利安排好刺绣画的材质检测。

在等待专家和检测结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再次讨论起来。

阿强说:“这‘丙申年’应该能确定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再结合‘云裳绣坊’,说不定能找到关键线索。”

小赵点头:“对,等专家来了,看看能不能从刺绣的针法和风格上判断出更多信息。”

专家赶到后,仔细观察刺绣画,说道:“从刺绣的针法来看,这是典型的晚清时期苏绣的风格,而且针法非常精湛,应该是出自名家之手。‘云裳绣坊’我倒是有所耳闻,在晚清时期,它是苏州地区一家颇有名气的绣坊,专为一些京剧戏班制作刺绣道具和装饰画。但具体和哪个戏班有紧密联系,还得等材质分析结果出来,综合判断。”

几天后,材质分析报告出来了,确定刺绣画的布料是晚清时期的丝绸,丝线也是当时常用的优质丝线。专家结合这一信息,查阅大量关于晚清苏州刺绣和京剧相关的资料后,兴奋地说:“我发现了,‘云裳绣坊’在丙申年(1896 年)曾为‘怡春戏班’定制过一批刺绣画,用于戏班的舞台装饰和宣传。这幅画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寻亲团队立刻将调查方向转向“怡春戏班”。他们通过联系苏州当地的文化部门、档案馆和戏曲研究机构,了解“怡春戏班”的历史。

在苏州的一家档案馆里,他们找到了一些关于“怡春戏班”的资料,包括戏班的兴衰历程、主要演员以及一些演出记录。资料显示,“怡春戏班”在晚清至民国初期在江南地区很活跃,但后来因战乱等原因逐渐解散,成员分散各地。

团队成员们继续深入调查,通过苏州当地的戏曲界人士,找到了一位“怡春戏班”成员的后人。

李阳联系艾丽西亚:“艾丽西亚,我们找到了与‘怡春戏班’相关的线索,和你家族的刺绣画可能紧密相关。你家族里有没有关于苏州或者‘怡春戏班’的记忆呢?”

艾丽西亚思索片刻后说:“我听奶奶说过,家族先辈好像和苏州有关系,而且家族一直流传着一些关于京剧和刺绣的故事,但具体细节不太清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