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让你做寻亲节目,你做等着我? > 第273章 传承下去

第273章 传承下去(1/2)

目录

李阳向这位后人展示了道具箱子,并讲述了亚历山大家族的情况。这位后人看着道具箱子,眼中闪过一丝激动,说道:“没错,这就是‘聚贤戏班’的道具箱!我听长辈们提过,当年戏班解散后,很多道具都失散了,没想到这个箱子还保存得这么好。”

李阳心中一喜,连忙问道:“那您还记得长辈们有没有说过,戏班成员的家族后来都怎么样了?亚历山大的家族一直在寻找根源,我们想确定他是否就是‘聚贤戏班’后人的一支。”

这位后人沉思片刻,说道:“我记得听老人说过,戏班有几个主要成员的家族,因为生活所迫,有的迁到了别的省份,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去了国外。但具体细节,时间太久远,我也不太清楚了。不过,我们家族一直保留着一些关于戏班的老照片和笔记,说不定能从中找到更多线索。”

李阳兴奋地说:“那真是太好了!这些老照片和笔记可能对我们的寻亲工作至关重要。您看方便让我们查看一下吗?”

这位后人点点头,转身走进里屋,过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旧盒子出来。他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些已经有些泛黄的照片和几本字迹模糊的笔记。

团队成员们围了过来,仔细查看这些资料。小孙一边翻看照片一边说:“看这些照片,能感觉到当年‘聚贤戏班’的风光啊,演员们的扮相都特别精神。”

小美则专注地看着笔记,突然说道:“你们看,这本笔记里提到了一个叫王大山的人,是戏班的主要演员之一,还说他有个弟弟后来去了国外。会不会这个王大山的弟弟就是亚历山大的先辈呢?”

李阳眼睛一亮,说道:“很有可能!小赵,你赶紧联系亚历山大,问问他家族里有没有关于王大山这个名字的记忆,或者有没有提到过先辈出国前的一些具体情况。”

小赵立刻拨通了亚历山大的电话,详细询问了相关信息。亚历山大在电话那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我好像听爷爷说起过王大山这个名字,说是家族里一位很有名望的长辈,但具体关系我不太清楚。爷爷还说过,先辈出国前,是在一个很有名的戏班里唱戏。”

李阳接过电话说道:“亚历山大,目前的线索越来越指向你就是‘聚贤戏班’后人。但为了确保准确,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比对一些细节。你再想想,家族里有没有传承一些关于戏班演出的特殊规矩或者习惯?”

亚历山大沉默了片刻,说道:“我记得爷爷讲过,家族里一直传承着一种在演出前向祖师爷牌位敬香的规矩,而且在戏服的穿戴顺序上也有特别的讲究。”

李阳转头看向“聚贤戏班”成员的后人,问道:“您知道‘聚贤戏班’有没有这样的规矩呢?”

这位后人眼睛一亮,说道:“有有有!‘聚贤戏班’一直都有在演出前向祖师爷敬香的传统,而且戏服穿戴顺序也是严格按照老规矩来的,这可是戏班的重要传统。”

李阳和团队成员们对视一眼,大家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兴奋和肯定。经过一系列严谨的细节比对,寻亲团队最终确定亚历山大就是“聚贤戏班”后人的一支。

亚历山大得知这个消息后,声音有些哽咽地说:“这个道具箱子陪伴了我们家族这么多年,没想到它真的帮我找到了家族根源。我一定要回到祖籍地,去了解更多家族与‘聚贤戏班’的故事,把这份珍贵的文化传承下去。”

随着亚历山大寻亲成功,寻亲团队又接到了一位叫露西的华裔女孩的求助。露西带来的线索是家族流传下来的一组京剧唱片,这些唱片保存得相当完好,只是年代久远,播放设备都很难找到了。

李阳看着这组唱片,说道:“这些唱片是非常珍贵的线索。我们首先得想办法找到能播放它们的设备,听听里面的内容。然后找京剧音乐研究专家,从唱腔、选段等方面分析,看看能获取哪些信息。”

团队成员小钱主动说:“李阳哥,我在收藏圈有一些朋友,我去问问他们有没有能播放这种老唱片的设备。”

小周也说道:“我负责联系京剧音乐研究专家,尽快安排好鉴定事宜。”

小钱通过朋友的介绍,辗转找到了一位收藏老唱片播放设备的收藏家。这位收藏家听说了寻亲团队的事情后,非常支持,愿意将设备借给他们使用。

小周也顺利联系到了一位资深的京剧音乐研究专家。一切准备就绪后,团队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小心翼翼地将唱片放在播放设备上。随着唱针落下,一阵有些沙哑但依然韵味十足的京剧唱腔传了出来。

京剧音乐研究专家一边听,一边仔细记录。听完后,他说道:“从唱腔和选段来看,这应该是民国时期一个比较小众但很有特色的京剧流派的作品。这个流派注重唱腔的婉转细腻,对发声技巧要求极高。我曾经在一些文献中读到过相关记载,但没想到今天能亲耳听到他们的唱片。”

专家接着说:“根据我的判断,这很可能与当时活跃在天津的一个叫‘雅音社’的京剧社团有关。他们对这个流派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寻亲团队根据专家的意见,立刻将调查方向转向民国时期天津的“雅音社”。他们通过联系天津当地的文化部门、戏曲研究机构以及拜访老艺人,开始深入了解“雅音社”的情况。

在天津的一家戏曲博物馆里,他们找到了一些关于“雅音社”的历史资料和照片。资料显示,“雅音社”在民国时期人才辈出,对京剧艺术的创新和传承做出了不少贡献。

团队成员们继续深入调查,发现“雅音社”在抗战时期因为局势动荡而解散,部分成员分散到了各地。经过一番周折,他们找到了一位曾经是“雅音社”成员的后人。

李阳联系露西:“露西,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叫‘雅音社’的京剧社团,和你家族的唱片很可能有密切联系。你家族里有没有关于这个社团的记忆呢?”

露西思索片刻后说:“我听奶奶说过,家族里以前有长辈在一个叫‘雅什么社’的地方唱过戏,但具体名字记不清了。而且家里一直流传着一些关于京剧演唱技巧的独特方法,奶奶说这是家族传承下来的宝贝。”

李阳说:“这就对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比对你家族传承的演唱技巧和‘雅音社’的特色演唱方法。你能不能详细跟我说一下家族里传承的演唱技巧呢?”

露西详细描述了家族传承的演唱技巧后,李阳将其转达给京剧音乐研究专家。专家经过分析比对后,激动地说:“从露西描述的技巧来看,和我们所了解的‘雅音社’特色演唱方法高度吻合。很多细节都是这个流派独有的,错不了。”

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比对和分析,寻亲团队最终确定露西就是“雅音社”后人的一支。

露西得知消息后,开心地说:“这些唱片一直是家族的宝贝,没想到它们背后隐藏着这么多故事。我要深入了解家族与‘雅音社’的历史,让这份独特的京剧文化传承下去。”

随着露西寻亲成功,寻亲团队在海外华人圈子里的声誉愈发响亮。越来越多怀揣着寻根梦想的海外华人联系到他们,每一个线索都承载着一个家族的记忆和期待。

在一次团队讨论会上,李阳说:“我们已经成功帮助了很多海外华人寻亲,但每一个新的案例都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整合更多资源,才能更好地完成寻亲工作,传承京剧文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