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家有万贯,不如黄精一两(1/2)
在山坡边缘那背阴的地方,几蓬灌木之间,耷拉着一些干枯的茎叶。
宋阳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黄精去年生长后遗留下来的。即便已然干枯,仍能看出去年它生长得颇为茁壮。
宋阳初步估算了一下,这黄精应该有些年头了,很可能是个难得的“大货”。
黄精,有着诸多别名,像老虎姜、鸡头参之类,不同地域对它的称呼各不相同。
依据其形状来分,黄精大致可分为姜形黄精、鸡头黄精以及大黄精这几类。
在蜀地,最为常见的便是姜形黄精,而且这种黄精的品质也是最佳的。
别看黄精的模样好似“姜”的远房亲戚,模样并不出众,但在华夏,它一直以来都被视作与人参地位相当的珍贵之物。
有着“米脯”“仙人粮食”等美称,从古至今,在人们心中都占据着颇高的价值与地位。
宋阳听李乘风讲过,李乘风结识的那位在山中结庐修行的老道,在进行辟谷修炼时,就单单食用黄精,以黄精来替代粮食。
由此可见,黄精在道家眼中,绝非普通之物,这也是它被称作“仙人粮食”的缘由。
当然,在灾荒年间,山里人常常会进山寻觅黄精,拿它来充当粮食。
说白了,这东西就是特别扛饿。黄精这玩意儿,对上能滋养肺脏,对中可调养脾脏,对下还能补益肾脏,是药食同源的绝佳好物。
正所谓“家有万贯,不如黄精一两”,用黄精熬汤,再加上蜂蜜水饮用,对于保存元气大有益处;要是用来炖鸡,既能补肾,想必会是众多男士的心头好,同时它还是乌发养发的佳品。
只不过,在当下这个年头,黄精在临床上几乎很少被使用,很少有医生会开这味药,至少目前的情况是这样。
所以,在如今,黄精在山里极为常见,宋阳在收购站就从未见过有人收购,反倒是山里人会将其挖回去当作粮食食用。
正因如此,村子周边的山里虽说常见黄精,但都已经被采挖过无数次了,若想找到年份高的黄精,非得深入深山不可。
宋阳心里清楚,再过几年,人们手头宽裕了,开始追求养生之道,黄精便会逐渐变得珍贵起来。
他记得,大概在八五年左右,就有人专门到山里来收购黄精,那时就能卖到五块钱一斤,这价格相当不错了。
到那个时候,单靠挖黄精采药,就能赚上一笔不少的钱,而且往后价格还会越来越高,要是收集种子进行种植,前景也颇为可观。
而此刻宋阳所处之地,还算不上真正的深山,山里人时不时也会来转转,能在这里瞧见这种黄精的大苗,着实算是运气不错。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一份收获。
宋阳兴致勃勃地钻进灌木丛中,顺着茎秆很快就找到了下方的根茎。
他扒拉开厚厚的腐殖层,露出新芽。
他继续小心地扒拉着土,只见露出的黄精茎块一节连着一节,确实是有些年头了。
他在周围仔细翻找,又找到了二十来株黄精。
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两年的小苗,年份较高的仅有四株而已。
那些小苗,想必是黄精的种子落地后生长出来的。
宋阳砍来一根木棍,将其削尖,然后小心翼翼地掏挖那些年份较大且差不多的黄精。
结果,第一株黄精挖出来时,其大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黄精的形状与生姜颇为相似,它每年生长,都会在木本鳞茎的基础上长出新的鳞茎,并且原本的母本不会死亡。
如此一来,每年都会形成一个当年生的主鳞茎。
鉴别黄精的生长年份时,从最新的鳞茎开始算,最新长出的一块鳞茎代表最后一年,母本鳞茎再次生长的那一年就是第一年,中间有多少个当年生的主鳞茎,全部相加起来便是黄精的生长年份。
整块黄精根茎被刨出后,宋阳仔细数了数,足足有二十三年。
或许是因为此地土壤肥沃,这一块块黄精长得格外肥厚粗大。
宋阳将一整棵黄精提起来,掂量了一下重量,估摸大概有十一二斤。在山里,这样的黄精已经极为罕见了。
要知道,一般的黄精块茎也就拇指头那般大小,而这棵黄精最大的那些相连块茎,甚至能有拳头大小。
这下,宋阳愈发来了兴致,拿着削尖的木棍卖力地一顿刨挖,把那些合适的黄精都刨了出来,估计得有四五十斤。
“这一趟可赚大了!”宋阳满心欢喜地提着这些黄精,回到河滩边上,在小河里涮洗着黄精上裹着的泥土。
鲜嫩的黄精,蒸熟后就能食用,还带着丝丝甜味,拿回去就能进行简单加工后食用。
而那些年份久的黄精,已经长得很老了,老得没法吃,里面的筋特别多。
收购站不会收这种老黄精,只能拿回去经过多次蒸晒,平日里用来炖东西。
其实,宋阳看到这些黄精时,稍作思考,便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对他撵山、采药而言,有着极大的用处。
在古代,被称作“仙人粮食”的东西有不少,除了黄精,比较常见的还有松子、山核桃、黑枣、仙人掌的果实、柏子等等。
宋阳还听李乘风说过,他认识的那个老道,甚至还吃钟乳石,这钟乳石也算“仙人粮食”。
说是辟谷,实际上还是有东西用来充饥的。而在这些“仙人粮食”中,黄精无疑是首选。
李乘风除了石钟乳没试过,其他的都尝试过。
他说在扛饿效果方面,松子、柏子仁和黄精是最好的。
宋阳很是好奇,钟乳石居然也能吃?
打听后才知道,吃的并非石头,而是山洞顶上垂下来的石笋尖上滴下的水,那水如同奶水一般。
李乘风年轻时进山去访巫猎学艺,没东西吃的时候,曾从地里偷拔过一些花生,生吃花生,半小时才嚼上一粒。
嚼得特别细碎后,混合着唾液吞咽下去,就用这样的办法,在山里扛过了七天没吃饭。
也正是从李乘风那儿,宋阳学到了一个法子,就是把黄精经过多次蒸晒,干燥后用石碓敲成粉末,再往里面加入蜂蜜,揉成丸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