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经费紧张(1/2)
案子告破后,郭正刚专程来到刑侦支队,召开总结会,对案件侦破有功人员进行了表扬。
“郭市长,您看看咱这工作条件,实在是太艰难了。”刑侦支队支队长肖剑率先打开了话匣子,又开始向郭正刚诉苦。
他是队里的老资历,经验丰富,可此刻却是一脸愁容。“就说咱那警车吧,破得不成样子,每次执行任务都提心吊胆的。这次抓捕嫌疑人,车开到半路,发动机突然出了故障,要不是司机老赵经验丰富,抓紧抢修好了,差点就让人给跑了。而且,由于车辆噪音特别大,简直和拖拉机一样,为防止惊动嫌疑人,打草惊蛇,我们的队员只得提前下车,步行了很长一段路程,既影响抓捕效率,还很容易暴露目标。”
郭正刚点点头,没有说话。关于车辆的事肖剑已经向他反映很多回了,但由于经费紧张,他也无可奈何。
“郭市长,我觉得车辆问题还不是当前最重要的。”余良忽然开口说道。
会场上许多人的目光顿时看向余良,觉得这个年轻人不大懂“规矩”,竟敢公然和支队长肖剑唱反调。
肖剑皱皱眉,虽然有些不大高兴,但也并没有对余良的“唐突”产生反感。因为他很看重余良,也很欣赏余良。
“说下去。”郭正刚看着余良,也有些诧异,但还是笑着鼓励道。
“我觉得,当前案件侦破的难点,就是我市重点地区的监控,不仅数量少得可怜,而且画面模糊得根本看不清人脸。这次案件虽然侦破了,但案发地点附近几个路口的监控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想从监控里找线索,费了好大劲,结果啥有用的信息都没捞着。最后,我们还是采用传统的走访摸排的方式,在走了许多弯路之后,才使案件告破,这其中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余良也没在意别人的目光,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已经在他心中憋了很久了。
“继续说。”郭正刚点点头,他很想听听余良的下文。
余良沉吟一下,接着说道:“首先,在这起案件中,如果监控系统能够发挥正常作用,就很可能成为我们锁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依据。我们通过调取案发地及周边重点地区的监控视频,就能够清晰掌握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作案手段、逃跑路线等关键信息,为后续的侦查工作指明方向,极大缩短案件侦破周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监控设备的存在本身就对潜在犯罪人员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其次,当犯罪嫌疑人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记录下来时,其犯罪行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数据显示,在已加装完善监控系统的各大城市,各类刑事案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欠账太多了。第三,在案件侦破完成后,监控视频作为客观、真实的证据,能够完整还原案件发生的全过程,为司法审判提供有力支持。它可以清晰呈现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行为细节,避免因证人记忆偏差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证据不充分问题,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虽然目前我市部分重点地区已安装了监控设备,但仍存在诸多监控盲区。一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以及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监控设备安装数量少,甚至处于空白状态。这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一旦在此类区域作案,我们难以获取有效的监控线索,增加了案件侦破的难度。所以,从未雨绸缪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加强城市重点地区监控系统建设与维护比购置车辆更加重要,也更加紧迫。”
许多人听了,都不断点头,他们觉得余良说的很有道理。肖剑听后,也觉得余良的想法很有见地。
“我觉得小余说的很有道理,现在城市发展快,人员流动大,犯罪手段也越来越复杂。以前靠人力还能勉强应付,现在很多时候真的力不从心。这起案件,要是有监控,至少能给我们提供关键线索,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毫无头绪。”陈锋想了想,缓缓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