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太平军之四渡赤水:大峒山大捷(2/2)
“别叫我黄美女黄美女,叫我黄茵吧!是了,怎么称呼你?”
“客气了,我叫梁四海。”
她脸上笑容凝固,长长的眼睫毛一挑:“你这个问题,我读大学时候,老师特别强调过。我大学学的历史专业。我记得很清楚,三个原因,一个是,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将领,有大志向、大理想,就是想推翻清朝,而不是做山大王;二个是,周围已经没有革命群众基础,去广东吗?那边土客大战,而且路途遥远;桂西北?去和那边土司抢土地?都不现实。”
“第三,是军事需要。当时清廷为了防止太平军前往广东,在梧州、昭平、贺州一带,布置了重兵;以西江为界,水兵巡逻、平南桂平重兵驻守,防止太平军西出;北面,武宣、金田一带,也有数万大军把守。唯一被发现兵力空虚的,就是桂林方向。当时桂林是广西省府,所有人都没想到太平军会直接攻击桂林,我们老师说,这堪比红军的四渡赤水。”
黄导游说完,冒出来一句:“我渴了。”
我连忙到旁边小卖部买了四瓶水,拿回来时候,拧开一瓶递给黄茵,说:“你介绍真棒!我一下就理解了。”
她喝一口,笑着说:“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舒服。”
“这样吧,我给你细说,太平军从永安突围之后的历史,分别是大峒山伏击战、清军布防漏洞、闪击桂林、攻城、战略转移五个部分吧。”
“先说大峒山伏击战。1852年4月5日黄昏,在永安停留半年时间的太平天国忽然间向东突围而出,前军以罗大纲为先锋,中军韦昌辉负责前卫,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为中枢,萧朝贵随后,全军由秦日纲断后。”
“清军城外包围部队以钦差大臣赛尚阿、八旗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向荣为首,没料到太平天国会忽然间突围,连忙调军穷追。”
“两天后,也就是4月7日,负责断后的秦日纲因为随军家属众多,行动比较缓慢,又在布置防线时大意,被乌兰泰与向荣抓住机会。清兵趁龙寮岭山区凌晨起雾,派遣敢死队攀爬山崖,突袭秦日纲部。太平军约有2000多人阵亡,大部分为随军家属。”
“太平军才2万多人,这一战战死十分之一,可谓是伤亡惨重。清军还俘虏了跟随太平天国行动的天地会首领焦亮,赛尚阿为掩盖自己无能,将焦亮包装成“天德王”洪大全,送去北京领功。”
“龙寮岭一役后,清军志得意满,乌兰泰主张乘胜穷追,要毕其功于一役。向荣提出反对,清军从4月5日开始连续行军,没有休整,最重要的是粮食供应没有跟上,7日当天连干粮都食完,全军要在挨饿状态下追击,毫无战斗力可言。只能先休整三日,等候粮食运到,再行追击。乌兰泰勉强答应向荣的请求。”
“乌兰泰却在第二天一早,得报有一小股太平军出现在前方,正在埋锅造饭。清军也正在造饭尚未进食,乌兰泰完全没考虑这股太平军忽然出现的原因,急忙召集还饿着肚子的士兵,忽啦啦地冲上前去。”
“乌都统这操作真是苦了向荣,向荣曾经跟随道光朝名将杨遇春征讨新疆张格儿叛乱,也算是知兵之人,深知现在绝非追击之时,只是他是汉人,乌兰泰是正红旗满洲人,两人在永安时又已经不和,现在根本无从劝阻。”
“向荣只能下令麾下五位总兵立即率军跟随乌兰泰出发,自己断后,再派兵守住撤退路线。”
“一见清军出动,那小股太平军转身就跑,乌兰泰认为太平军已经无斗志,挥军穷追。又饥又疲的清兵,只能跟在乌大人马屁股后边,进入邻近大峒山山谷中。此山谷十分险峻,当时天降大雨,山谷中视野范围骤然下降,清兵不能分辨周围事物,火器无从发挥。”
“正在此时,四周忽然间杀声呐喊声震天,谷中到处都是“杀妖报仇”的叫喊。山谷中的清兵吓破了胆,四处奔走又不知敌人从何而来,乱作一团。向荣派出的五名总兵马上率军接应,原本狭长的山谷内,挤满了盲头苍蝇一样的清军。呐喊声中忽然鼓声震天,四处埋伏好的太平军杀出,冲入山谷,分割包围清军,白刃交战。”
“一天之前的龙寮岭大败,随军家属被屠戳,令到洪秀全、杨秀清明白过来,不打一场歼灭战,无法摆脱后边的追兵,连夜布置,终于在大峒山网住乌兰泰这条大鱼。此役清兵惨败,五名总兵有四人战死,共计战死千人以上。乌兰泰幸运找到一条深涧躲藏起来,身边只有数十名残兵。幸得向荣率军从后接应,放枪击退追兵,才算保住乌都统性命,残兵后撤休整,再无力追击太平军。”
“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大峒山伏击战,也称为大峒山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