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这狗贼该碎尸万段(1/2)
虞允文不防王有志如此直接,停了一下说:“王相现在是参知政事,有瓜洲渡之胜大功,理当更进一步。但不知,王相愿意掌枢密院统管北伐事务,还是去中书省做右相。”
既然王有志这么直接,他也摊开说,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拐弯抹角会让人觉得没诚意。
王有志想了一下,说:“这是彬甫兄的意思,还是陈相的意思?”
虞允文笑了一下,说:“都是。”
王有志沉吟了一下说:“彬甫兄更擅长军事,枢密使还是彬甫兄来做比较合适。我自信理财没有比我更强的,希望做了右相后同时分管三司。陈相运筹帷幄,很有识人之明,统管全局兼管吏部最合适。”
虽然虞允文早就跟陈康伯等人商量过很多次,但王有志上嘴皮一打下嘴皮,就把军权、财权、人事权分了,也太过惊世骇俗。
他也松了一口气,本来他一直担心王有志要求当宰相。当时他问陈康伯这个问题。陈康伯低头想了一会说,“给他!”但其他人都反对。好在王有志还有自知之明,没有要价太高。
按王有志这样划分权力,倒是也非常合理,大家都能接受。王有志很知趣地不去管枢密院。
他本来就有了四十万大军,在外人眼里,高全的三十多万大军也算是他的。再掌握枢密院,别说皇帝,明眼人都会觉得他要造反。
把枢密院让出来,表示自己放弃兵权,可以打消很多人的怀疑。当然他也觉得陈康伯等人是在试探他。放弃枢密院其实对他没多大损失。
他现在这四十万大军,基本班底是自己从归正人中组织的队伍,其他的是收编的降兵、溃兵和民团。现在已经有很多人管这支部队叫“王家军”了,除了他,谁都调不动。
其实王有志自己也盘算过很多次,他现在还不能当皇帝,他没有自己的班底。虽然他有不少军队,在军内影响也很大,还很有钱。但整个官僚队伍中,他的亲信微乎其微。
即便是他这一支琅琊王氏,真正死心塌地投靠他的也没几个。就算天天围着他转的小胖子王才,也不可信。说起来文官中,他真正的死党就陆游一个。
至于“老领导”钱惟庸则更像是自己的盟友,这人就是个墙头草。哪天自己要倒霉了,他不上来踩一脚,都算是良心发现了。阜康学校虽然开了好几年,但只是培养了一大批会计和工程师,也都是小吏,没有实力。
唉,自己到底是根基浅。如果硬干,也不是不行。直接挥兵南下,先占了建康,然后攻占临安,逼赵构禅位,或者干脆自封皇帝。
江南也没人能挡得住自己,但最后就是天下共讨之,成了侯景第二。当然也许比侯景强点,还可以逃到北方投奔高全,但那就凄惨了。
其实自己别说当皇帝,就是当宰相,现在也搞不定。文官那么多派系,自己连科举出身都不是,唯一可以依靠的反倒是琅琊王氏和陆家范家等士族。
这样就完全违背了自己推翻士族统治的初衷,还沦为士族统治的工具。这样对发展工业化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形成阻力。能靠垄断权利和土地坐收暴利,谁还费劲去搞工厂?
想来想去,还是当副宰相并掌管财权吧,用三五年把财政系统都安插好自己的人,然后再当宰相。他忽然开始理解曹操、司马懿等人了,篡位也要有耐心啊。桓温、王敦等多少权臣想篡位,最后都没成功。
看到虞允文答应了自己的条件,王有志也松了一口气,这样他就成了主战派的第二号人物。他也告诉了虞允文,准备安排高全和李显忠收复汴梁和洛阳,自己准备奉诏回江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