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54章 悟诸法无我真谛,探证得法空妙门

第54章 悟诸法无我真谛,探证得法空妙门(2/2)

目录

我问上师:既然法是心念贪求执妄形成的,为什么又说“诸法无我”呢?

上师回答:所有心念的产生,都源于菩提觉性。如果没有此根本觉性,念头从何而来?表现为“觉知”和“见”本质是同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这个觉性是超越一切相和法的,是纯粹、空明的状态,它不属于任何人或事物,又怎么能说是“我的”呢?是它唯妙明为然成就了这一切,所以说“诸法无我”。就像我前面说的,于一切处随顺不执,欲望就是佛性,净染不二。只是众生不明白佛性妙明本质常住不灭,误以为这是有生之年的“我”的真性,而造下种种业障,也就是执妄的认知,来满足自己。

我问上师:那怎样才算证得法空?

上师回答:当你真正明白真相,就会发现念头生起时,其本质是菩提觉海妙空本质,有和无并无差别。这样一来,心念和法相互依存的“循环圈”就不存在了。没有了这种虚幻的循环,也就摆脱了法的束缚,这就是“证得法空”——当下就能体悟到万物空性,为菩提圆明自在。

妙成龙放下书卷,目光落在案头摇曳的烛火上:“原来‘诸法无我’并非否定事物存在,而是破除我们对‘我’与‘法’的实有执着。就像这烛火,看似稳定燃烧,实则刹那生灭,若执着于‘这簇火焰属于我’,反而错失了火焰本就无我的真相。”

盛施圆轻轻摩挲着书页,若有所思:“可道理虽懂,平日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习性根深蒂固。比如看到这《妙法西域记》,总下意识觉得它是‘我的书’,却忘了文字、纸张乃至阅读时的心念,都在因缘和合中生灭流转。”

魏子涵突然起身,推开半扇窗,晚风裹挟着花香涌入:“你们看那花影在墙上晃动,若不细看,真以为墙上生了花。我们的六根何尝不是如此?明明是心念编织的幻象,却当作真实世界紧紧抓住。”他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或许证得法空,就是学会像看这花影般,不迎不拒,任它来去。”

妙成龙苦笑:“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今早我为争抢最后一碗粥还生了嗔念,那时满心都是‘这粥该归我’,哪里记得‘无我’?”三人闻言皆笑,却又在笑声中生出一丝怅然。

盛施圆捡起地上飘落的花瓣,让它随风飘出窗外:“上师说‘欲望即佛性’,可我们的欲望总带着‘我’的烙印。若能将贪求化作对真理的探寻,把执着转为对因缘的洞察,或许就能离法空更近一步。”

魏子涵重新坐下,郑重道:“今日所学不应止于口舌之辩。明日晨起,我们不妨试试:每起一念,就观照这念从何而生、向何处去,看看能否在日常行住坐卧中,找到破除‘法执’的缝隙。”

月光悄然爬上窗台,将三人的影子叠印在《妙法西域记》的文字上,恍若一幅流动的水墨。那些关于“无我”与“法空”的对话,如同种子,悄然埋进了三个求道者的心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