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 章 京华霜信至,故园车马行(1/2)
京城骠骑将军府杨明汐书房。
杨明汐展开一张新云府的舆图,指尖划过熟悉的街巷和田庄标记。
新云府是原身的出生地,也是她来到这边待得最久的地方。
那里有杨老太亲手种的石榴树,有她和杨家小子们打猎时的欢笑声,也有陆锦棠出征时,她跪在祠堂前祈愿的烛火。
如今,她要让这片土地继续安稳,让家人在京城有个踏实的后方。
“小姐,夜深了,该歇着了。”春花轻唤。
杨明汐收起舆图,揉了揉眉心。
桌上的茶盏早已凉透,窗外月色正好,却照不进她此刻复杂的心绪。
她不知道杨明洲和吴有宝此去是否顺利,不知道新云府的产业交接会否遇到阻碍,更不知道京城这潭水,何时会掀起更大的风浪。
但她知道,自已必须稳住。
就像陆老太教她的那样,持家如治水,需疏通,需固堤,更需在风雨来临前,将家人护在坚实的港湾里。
而那封送往新云府的信,便是她此刻能抛出的、最沉也最稳的锚。
十日后,新云府的晨雾还未散尽,杨明洲和吴有宝的雕花大船缓缓靠近千荒山的海岸。
泥土路被露水打湿,映着地洞口上面“千山地洞”的大字,虽不如京城城楼的气派,却透着千荒山特有的雅致和豪放。
“阿洲?有宝?”驻守这边码头的老忠揉着眼睛看向走下船的俩人,惊喜得声音都抖了。
“老天爷啊!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杨老夫人这几日还念叨呢!”
杨明洲咧嘴一笑,“忠爷爷,我们回来再运一车凉瓜,顺带一起接家人上京城。”
老忠是陆老太爷的亲卫,战场上受了伤,回到老家也没有娶上媳妇,就这样一个人过得穷困潦倒。
陆锦棠到了千荒山,派暗卫把能找到的陆家以前因伤退伍的亲卫人员,全部找了回来,还可以带着家属,在千荒山这边落脚,主要是管理千荒山的田地,还有就是千荒山的这个码头。
老忠笑道,“不错不错,可以去京城看看,京城更加繁华一些。”
慕夏的长山村笼罩在薄雾中,金黄的稻浪在晨风中翻涌。
杨明洋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手中握着妹妹杨明汐寄来的信笺,信纸边缘还带着淡淡的柠檬香。
"当家的,该去渡口接人了。
"妻子王大丫抱着孩子走来,发间沾着稻花。
"这次来的是四伯家的洲小子,听说京城的宅子都安排妥当了。
"
杨明洋将信小心折好收进怀里。
自从妹妹进京后,长山村便成了南陵国最特殊的存在。
均田令在这里试行成功,多季稻的种植技术更是传遍各州府。
但繁华背后,暗流涌动。
前些日子,有不明身份的人在村口打听杨家产业,他不得不加派人手日夜巡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