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启程香港!(2/2)
今晚,貌似都不想各自回家呢。
他是以探亲的身份去香港旅游。
内外衣服,鞋帽饰品,都可以去香港重新买。
主要是许大茂没松口。
有乌央乌央的人群在等候喊名字。
陈瓦儿走来走去,沉默不语,屏蔽掉了身旁李樯的聒噪,而心情也越来越烦躁。
苏木不得不让尤凤霞在车里等着。
而实际上,苏木很清楚南方的所谓潮流,跟海岸对面的香港也有着不小的差距。
两个人就不知不觉的聊了起来。
她非常瞧不上许大茂。
俗话说暖男不如舔狗,而舔狗排在狗后面。
看在尤凤霞特别用心且认真钻研技术的份上,苏木答应的很爽快。
陈瓦儿皱眉不是担心文工团面试环节,而是闻到了寸步不离身侧的李樯身上的味道。
昨天李樯就准备了一切应考的东西,包括遮阳的雨伞,一水壶的凉白开,扇风纳凉的扇子……
进去,就意味着放弃了那个男人,哪怕身体都变成了他的样子。
她大概率是了解自己性子的。
同样漂亮的女孩子凑在一起,总会是有话题能聊的。
“……我从小就喜欢小提琴,打算明年去法国留学深造。”
“俩人总这么耗着也不是个事儿,要我说,干脆挑明了说,行的话就赶紧复婚,不行也别牵扯了,让你妹妹干脆搬别处去,躲许大茂远远的……”
表现出了一副极致温顺听话的样子。
被问了一声,也用昨晚走路太多,脚跟有点酸疼为借口糊弄了过去。
咦?
为什么说也?
陈瓦儿强颜欢笑,咧出一个僵硬的笑,算作礼貌回应。
秦淮茹看向于莉,两人眸子中都看到了对方的企图,不约而同的相视一笑。
还是太仓促了。
时间周期拉到最长,有足足两个月的期限。
于莉突然问道。
就送到大院门口,没送陈瓦儿进去。
“说的也是。”
陈瓦儿心态不复往昔,一日之隔后再见到李樯,心理波动不再自然,反而带着一点点……厌烦。
还不如等过去了逛街购物再重新买新的。
也怪苏木一个男人竟那般不解风情。
只不过她一直没能察觉而已。
“对了,你不是要去香港看娥子吗?打算什么时候走呀?”
但没办法。
硬气地要参加文工团的面试选拔。
特别是流往北方,甚至京城的衣饰品类。
第二日。
看到了一个笑颜如花的漂亮姑娘。
在李樯看来,陈瓦儿这样也很正常。
在门口跟刚忙完饭店的事情回家的于莉恰好遇到,索性就一起到东厢房坐了坐。
难道就没有一点争取的意思吗?
又有穿着文工团军装的干事拿着名单出来。
车子就要暂存在这边。
吃饭和在屋子里走路并没有让家里人看出异样。
差点错过陈瓦儿出来。
苏木这趟要带尤凤霞和赵小惠两个一起出发。
其实那条路一直存在,从前天陈瓦儿被苏木抓着小手把玩的时候就竖起来了。
听的津津有味。
固执有个性的小姑娘。
其实这一刻,她脑子突然就陷入了巨大的纠结。
苏木遥望陈瓦儿绕进了居民区,又停了十来分钟后才缓缓驾车离去。
陈瓦儿经过一夜休息后,身体的创伤虽然还在,但已经能够适应了。
二十分钟后。
就没想过哄一哄?
太气人了。
秦京茹和许大茂两人虽然没提复婚的话题,但依着秦淮茹分析,自家妹妹肯定是想的。
陈瓦儿心里的某个念头,突然就坚定了。
尤凤霞的妩媚妖娆是她的气质,对比京城一地的穿搭,跟国际大都市相比,还是略土了一些。
现如今许大茂跟着刘海中的发迹一同赚了不少银子,平日里吃喝不愁,生活档次蹭蹭往上涨。
陈瓦儿可不知道苏木一大早就忙公务,这会儿都快要到京郊机场了。
归来的路上,陈瓦儿有过期待。
或许她觉得自己做批发零售新潮衣服的,已经是紧跟时代潮流前列。
表面有点排斥的动作,实际内心是默许的。
何必为难自己呢。
贺红玲就这么跟陈瓦儿在大厅里聊了起来。
代价就是又要了陈瓦儿一次。
穿一身过去,当天就去超级市场购物消费了。
流行元素跨度起码要两年半起。
倒是有点可惜了。
但苏木已经过了稚嫩青涩的年纪,懂得很多规则以外的事情。
当然也对秦京茹的毫无原则底线唾弃不已。
认识。
三个女人等同于一千五百只鸭子的肺活量。
但事后抹不开面子。
那日来交报名表,跟她遇到过。
当自己是什么呢?
就,弄成这个样子了。
大佬催了两回,再不动身实在说不过去了。
那是秦京茹闹着跟许大茂离婚后的事情了。
苏木提前嘱咐了。
一开始是上头了。
最后还是同意了。
这是毋庸置疑的。
莫名有点留恋,甚至还有些贪婪是怎么回事?
会议室门打开,一个麻花辫姑娘走出来,陈瓦儿吸了一口气,下意识迈步,走了进去。
李樯此时此刻的表现,算得上是陈瓦儿不错的选择。
“那,那他同意你出国吗?”
然后……
傍晚时分,开车送她回了公交车公司家属院。
时间紧迫,他不得不抓紧提一提。
贺红玲很好奇,就问了一句。
进,还是不进?
也可能是她在那种坦诚相对的情况下,因为突然失去了所有的筹码而陷入惶恐和纠结……
自己快要进去了,苏木竟然真的不过来找自己。
“一三二三号!陈瓦儿!一三二三号,陈瓦儿,在吗?”
借着这次文工团面试的机会,陈瓦儿深入实境的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苏木此次是搭乘专线南下,再通过轮渡去对岸。
福特烈马到了京郊某军用机场。
赵小惠也是一样。
天气太热,坐公交车比坐自行车后座要舒服一些。
陈瓦儿知道自己从来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文艺,她只是把文工团这个事情当做事业的阶梯。
哪怕选择文工团,也是跟参加高考一样,是别无选择的尝试,而不是她发自内心的需求。
她一直以来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阶级的跨越,想过舒适又自由的生活罢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