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692章 林澈的隐忧

第692章 林澈的隐忧(1/2)

目录

南京城笼罩在一片喜庆之中。

皇宫内张灯结彩,朱红色的宫墙上挂满了庆贺的绸缎。征服倭国的捷报如同春风般吹遍了大明的每一个角落,朝廷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乾清宫内,庆功宴已持续了整整一日。文武百官推杯换盏,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朱元璋高坐龙椅,眼角眉梢尽是笑意。他举起金樽,声音洪亮:“诸卿共饮此杯!倭国既平,银矿丰产,此乃天佑我大明!“

“天佑大明!“百官齐声应和,酒樽碰撞声不绝于耳。

在觥筹交错间,唯有兵部侍郎林澈静坐席间,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晃动,映出他微蹙的眉头。他年约三十五,面容清瘦,一双眼睛却如鹰隼般锐利。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的胜利时,他的思绪已飘向远方。

“林大人为何不饮?“身旁的礼部尚书刘基笑着问道,“莫非是嫌这御酒不够醇厚?“

林澈收回思绪,举杯轻抿一口:“刘大人说笑了。只是在下酒量浅薄,不敢贪杯。“

宴席散去时,已是月上中天。林澈没有直接回府,而是绕道来到了兵部衙门。值夜的侍卫见他到来,连忙行礼:“大人这么晚还来办公?“

“有些文书需要处理。“林澈淡淡回应,径直走向自己的书房。

烛光下,他展开一幅倭国地图,手指沿着海岸线缓缓移动。征服倭国不过三月,各地已传来零星的叛乱消息。虽然规模不大,但林澈深知,这只是开始。倭国民风彪悍,绝不会轻易臣服。

“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控制体系...“林澈喃喃自语,提起毛笔在纸上疾书。墨迹在宣纸上晕开,勾勒出一幅宏大的战略蓝图。

《倭国长治久安策》——他郑重地写下标题。

窗外,更鼓已敲过三响。林澈揉了揉酸痛的脖颈,却丝毫没有停笔的意思。他详细列出了三大方略:加强海防、文化同化、经济融合。每一项

“筑城以守,教化以安,通商以富...“林澈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能听见大明未来在这声音中逐渐成形。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林澈终于搁下笔,吹干墨迹,将厚厚的奏折小心卷起。他的眼中布满血丝,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早朝时分,奉天殿内庄严肃穆。百官依次奏事完毕后,朱元璋环视群臣:“诸卿还有何事要奏?“

林澈出列,双手呈上奏折:“臣有本奏。“

朱元璋示意太监取来奏折,展开细读。随着阅读深入,皇帝的表情从平静转为惊讶,最后定格在赞赏。“林爱卿此策甚妙!“朱元璋拍案而起,“倭国新附,确需长远之计巩固统治。“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户部尚书钱礼出列反对:“陛下,倭国已平,何必再耗费巨资修筑海防?如今国库虽丰,也不该如此挥霍。“

“钱大人此言差矣。“林澈不卑不亢地回应,“倭国银矿年产出可达五百万两,而海防建设所需不过其十分之一。此乃以小博大之策。“

工部尚书也提出质疑:“在倭国修筑城池,劳师动众,恐激起民变。“

林澈早有准备:“下官建议采用'以倭制倭'之策。雇佣当地工匠,支付优厚报酬。既可减少我军负担,又能笼络倭国民心。“

争论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林澈一一回应各方质疑,言辞恳切而有力。他特别强调:“征服易,统治难。若不能使倭国百姓心悦诚服,今日之胜利终将化为明日之祸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