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过度章节(2/2)
五月丁丑(十三日),任命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为丰州都督,投奔唐朝的其他各族酋长,均拜为将军中郎将,跻身朝官行列,他们当中五品以上一百多人,大抵与原唐朝官员参半,因此迁居长安人口近一万户。
六月,丁酉(初四),任命阿史那苏尼失为北宁州都督,任命中郎将史善应为北抚州都督。
七月,西突厥部族散居在大漠外的伊吾地区,太宗下诏任命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在碛口存贮粮食,凡来此地均予赈给,又让使者四处招抚,道路相望,远近不绝。
八月,丙午(十四日),太宗下诏说:“官员日常服装没有等级差别,今后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衣服,四五品穿大红色,六七品穿绿色,八品穿青色,官员夫人从其丈夫的服色。”
八月甲寅(二十二日),太宗下诏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尚书右仆射。
八月突厥灭亡后,营州都督薛万淑派契丹族首领贪没折游说东北各少数族,奚、室韦等十几个部族先后归顺唐朝。薛万淑是薛万均的兄长。
八月,戊午(二十六日),突厥人欲谷设前来投降。欲谷设是突利可汗的弟弟。颉利可汗被打败后,欲谷设投奔高昌,听说其兄长为唐朝所礼遇,便来投降。
九月,戊辰(初六),伊吾城的首领来到唐朝。隋朝末年,伊吾归附,隋设置伊吾郡。隋朝大乱,改附突厥。颉利灭亡后,又举其属下七城投降唐朝,唐便以其所辖之地设置西伊州。
九月,丙子(十四日),唐朝开辟南蛮地区设立费州、夷州。
冬季十一月,壬辰(疑误)。任命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十二月,甲寅(二十四日),高昌王文泰来到朝中。
贞观五年(辛卯,公元631年)
正月癸未(二十三日),朝集使赵郡王李孝恭等人上表,认为四方夷族均已归服,请求行封禅大礼,太宗手书诏令不允。
二月,己酉(十九日),太宗封皇弟李元裕为郐王,李元名为谯王,李灵夔为魏王,李元祥为许王,李元晓为密王。庚戌(二十日),封皇子李为梁王,李恽为郯王,李贞为汉王,李治为晋王,李慎为申王,李嚣为江王,李简为代王。
四月,壬寅(十三日),灵州斛薛部反叛,任城王李道宗率兵追击,取得大胜。
五月,乙丑(初七),户部上奏称,共赎回男女八万人。均是隋朝未年,中原汉人多被突厥人掠去,等到突厥投降时,太宗派人用金银财物将他们赎回
十一月,倭国派使节来朝进献贡品,太宗派新州刺史高表仁持旌节前往抚慰,高表仁与他们的国王争礼节,未传达王命而回到朝中。
十二月,太仆寺丞李世南开扩党项土地,共计十六州、四十七县。
十二月康国要求归附唐朝。太宗说:“前代的帝王,喜欢招抚地处遥远的国家,以讨得降服远方的盛名,这毫无益处而只是让百姓受罪。如今康国要求归附,如果他们遇到危急情况,按照道义来讲不能不去救援。士兵们行军万里,岂能不疲劳!让百姓疲劳以获取虚名的事,朕不做。”于是不接受康国的归附。
十二月,高州总管冯盎来到朝中。不久,罗窦各洞的獠民几万人造反,太宗下令冯盎率本部落二万人马为大军前锋,冯盎手持弩机对身边人说:“我一次射尽此箭,就知道胜负了。”连发七箭,射中七人,獠民都逃掉,于是挥兵乘胜追击,斩首千余人。太宗夸赞他的功劳。
自贞观二年底至贞观五年底,这四年李恪也是没有闲着。
李恪命曲亮在青州、广州继续建立工业区,农业、工业、开发矿,千乘县(东营)渤海湾建造船厂,建石油、煤矿、天然气矿。密州(青岛)建立金、银、铁、煤、石油矿场。沧州建立石油开采、海产品。
同时李恪让所有和四海商行合作的大唐商人及胡商,在各国进行贸易的同时,把异国的地形地貌画出来,可以在合作的基础上优惠,要是想要琉璃可以用矿换,铝,锌矿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