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纺织技术(2/2)
只有那些世家望族才会招很多人,开一个非常大的商行,但那也是一个人负责纺一条纱。如果殿下发明的这种纺织机能提高十几倍,那将会大大的提高人力物力。
在大唐平常人出门能带两三贯钱就不错了,不是因为没钱,有钱的也不会带那么多,因为太重,一贯钱就是六斤多,要是带个十贯钱上街还不把人累死,所以才有绢帛充当货币,如果这种纺织机能提高如此效率,那不就是可以赚大钱吗,怪不得殿下说以后得钱多的都数不过来,这可真数不过来。
就现在制作的家具,酿的酒,烧出来一些简单的琉璃,在市场上都抢疯了,要不然怎么支撑那么大一个工业区的建设和那么多人的吃喝。
要是再加上这个,曲亮看到的是‘钱’途光明。
李恪看着曲亮问道:“春耕时间就要到了,曲辕犁可做出来了?图纸能看明白吗?”在没有轻工业分类目录那本书之前,李恪也只是凭记忆画出来了草图。
曲辕犁和古代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这玩意儿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可以说这种犁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一个里程碑。
曲亮急忙答道:“回殿下,图纸匠人倒是一看就明白,只是尺寸有些拿捏不准,还要劳烦殿下指点。”
原来真在尺寸上出了问题,这点李恪心里也明白:“这曲辕犁我未曾见过实物,具体尺寸也不知,所以我没标尺寸,我大致说一下我见过的实物大小,然后你回去和铁匠们慢慢研究,可好?”
“喏。”
李恪只是在现代博物馆见过复原的曲辕犁,但并不是唐朝的曲辕犁,是明元时代改进过的,更加轻巧、灵活,耕种效率更高的曲辕犁。
李恪凭记忆,在房间内找出一些实物,对比尺寸,道:“现在清楚了吗?”
“殿下还有需要说明的吗?”
李恪闭着眼睛想了一阵,道:“应该差异不大,不行的话可以做几个不同的样品出来,实验一下。”
“喏!”曲亮停下了手中还在记录的本子,这也是跟了李恪以后,李恪教给他的方法,用几十张空白纸,做成书籍一样的,放在身上,随时记录需要的资料。
李恪一拍脑门,自己怎么这么笨呢,轻工业分类目录书上自己记得有,再去画一张不就好了。
“你在此等我片刻。”李恪说完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轻工业的书找到曲辕犁那一页。
不到半个时辰李恪就已经画好,并且标注了尺寸,虽然还是自己知道的尺寸,刚才也交过曲亮,他多少也明白一些,至少能看懂。
李恪也打算尽快组织所有书生和匠人头目学习数学这也相关的知识。
回到正堂李恪将图纸交给了曲亮。
李恪笑着说道:“这次能看懂了吧!”
曲亮看了看和纺织机一样的图纸和标注方法,回忆了一下李恪刚才讲的:“回殿下,明白了。”
“抓紧时间做出来,试验一下,没问题就命铁匠打造一批出来,正赶上春耕使用。”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