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又要升官了(2/2)
。
杨惟忠见识了海州军强悍的装备,一咬牙,将剩余的战马都拿来换了竹甲和震天雷。海州军有了充足的战马,提高了机动力,晋西藩兵提高了防御力,加上震天雷这个法宝,极大地提升了战力,这笔买卖算得上双赢。
心满意得的军火贩子马扩返回通州,招来海州水军的战船,准备先回返海州休整再上京。同行的还有两位熟人,张应兵和谢伟明。
二人本是杭州人士,当日辞别了马扩,想着回家后寻那两浙路驻军的关系,再整一支船队,去日本开发石见银矿。未曾想,两浙路水军的战力实在是不尽人意,便是沿岸剿匪都互相推诿,若说出海去倭国,一个个军官都是大摇其头,便是给个银山也不去的。
没奈何,二人只得拿出积蓄,自己造船。船刚刚造好,二人开始召集人手,却就赶上了方腊起事。那些暴民们,习惯了一切都能靠刀枪去获得,纵然还喊着“平等”的口号,所到之处,也无非是烧杀劫掠。
杭州虽然富庶,城破不过旬日,大户们就被抢得精光。到得方腊撤出杭州,又一把火,这个东南形胜之地便只余一堆废墟了。侥幸逃得性命,只剩个两手空空的张谢二人打听到马扩做了剿匪西路军的副帅,便栖栖遑遑地来投奔。
这一日,船到了海州。马扩趴在船舷上,看着引水船引领着战船顺序进入泊位区。张应兵在旁,小心翼翼地问道:“宣赞,你猜朝廷会怎么封赏你,是按文官封赏,还是按武官封赏?”
这个时候,大约朝廷的封赏已经定了,只是文书尚在路上传递。
张应兵既然问了,马扩也便如实相告:“原则上,参战者普升两级,童贯由太傅晋升为太师、楚国公,太尉谭稹同知枢密院事,杨可世斩首最多,升霸州节度使;辛兴宗擒拿方腊,升太原府兵马副都总管;韩世忠接任辛兴宗的忠州防御使、熙河军第一将。”
事后,童贯也知道了真相,对马扩的处置也觉得满意,上报擒方腊的功劳自然还是给了辛兴宗,对韩世忠也给了补偿。韩世忠虽然耿耿于怀,可宋军上下皆是如此,也只能忍耐,得了方腊财宝的一半,已成巨富,又跃升为正将,也觉得童贯出手确实大方,便闷声发财了。
“我是武举,为了出使挂文官衔已经是破例了,”马扩慢悠悠地说着。
为了让马扩同意押运,童贯的豪爽脾气发作了,如何上报军功,要求朝廷怎么封赏,竟然当面征求了马扩的意思,顺便敲定了,伐辽时要征调海州兵参战,马扩也是满口答应。
“今年春闱开恩科,会恩赏一个‘同进士’出身,这就抵了两级升赏。官职嘛,应该是京东东路观察使(正五品),通判青州事……”
张谢二人顿时瞪圆了眼睛,青州通判是正六品的文官,既是副职,凡是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公事,皆须连署,又有监察当地包括知州在内所有官员的职能。同时,马扩又是路一级的最高武官,名义上整个京东东路的武装部队,都归他管理。
张应兵回身看了看列队等待登岸的海州军士兵,压低嗓门问:“宣赞,不,监州!这支……海州军你打算让谁接手?”
这时,战船身体轻轻一震,靠上了码头。海州军开始鱼贯登岸。
直到甲板上空了,马扩才回答:“王瓌过来接手海州军。前不久,宋江复叛了。原先的三十三匪,被朝廷打散安置,这厮又纠集了吴用、李逵、武松、戴宗、索超、花荣、李俊七个,乘朝廷大军下江南之机,肆虐山东,后被折可存击败,这厮们竟然跑到倭国去了。
在这个敏感时刻举荐林冲等人继任海州正将,朝廷绝不会同意,所以他们会跟随我去京东东路。林冲任青州兵马监押,关胜任沂州兵马监押,张横任平海军都指挥使,呼延绰任密州兵马监押,史进任莱州兵马监押……”
这场战争,马扩绝对是最大的赢家之一,郓王、蔡攸和童贯一起发力,使得马扩不但步入绯衣大员之列,还破例得了一个横跨文武的官职,加上赵明诚已知莱州,登州知州是王瓌的老爹王师中,青州知州是赵明诚的好友、著名词人叶梦得,算起来,马扩已能影响、控制京东东路文武两途的大部分力量。
故此,在海州码头迎接的人群中,马扩不但看见了王瓌,更是见到了知州以下的全部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