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浮云一别后(2/2)
王征不明缘故,一时大为惶急,一步纵下床来,“嗖”的一声持剑在手,四下张望。
却听得外面人声渐起,似乎是一众同门在集结。
王征正欲奔出门出,慌乱中发现自己光着两条腿,急忙扔下宝剑,悉悉索索寻衣找袜。
王征好不容易整衣窜出门来,发现大家伙儿都集结在曹文逸师叔门前。曹师叔坐于房内,宝剑横放在膝上,面色恬淡,静于止水。
琪儿过来轻轻扯住了王征左手,王征一时心情大定,慢慢平静下来。
不多时,便听得外面“镗镗镗”的响起锣声,号角齐鸣,似有人声吼叫,战马嘶嘶。
然后一阵清晰的马蹄声传来,一人飞马而至,却是徐志安师兄。徐师兄也不下马,冲大家大声说道:“金兵已至开封城下,各位请速随我至神霄殿!”
王征这才知道,居然是金兵趁夜打过来了。
神宵殿万寿宫前,寇谦之、李若水立于万寿宫大门之下,孙傅、林灵素、肖抱真等随侍身侧。
开封几处紧要道观的青城门徒很快到齐,寇谦之环视众人一眼,大声说道:“刚刚闻报,金兵已打到开封城下,凡我青城门徒,概由林灵素师侄分派各处。若隐显宗和北地修士加入战阵,我青城门下,理应参战,分别截击之!”
寇谦之话刚说完,却听得一声佛号由远及近,有两条人影如飞而来,袖袍飘飘。片刻之间,宫门前便现出两名僧人,双手合什,执礼甚恭。
其中一人跨前半步,朗声说道:“贫僧开封大相国寺罗汉堂首座觉慧,受我佛门佛陀之托,特来传讯!”
言毕,袖内一封薄薄信函缓缓飞起,朝寇谦之而来。
寇谦之听得“受我佛门佛陀之托”几个字,心内已是一震:“哼!佛陀看来是真的了?这么快就来了!”
心中一边暗惊这个觉慧和尚好高的境界修为,这开封城内几时有这么个佛门高手?
一边右手轻轻一招,便将信函拿到手中,打开一看,顿时变了脸色!
李若水拿过一瞧,信函上只有聊聊二三十字,笔力苍劲,张牙舞爪,却是:九九重阳之日,吾当与佛门同侪,赏游于青城之山,尔道门其倒履相迎乎!
署名只有几点隐隐的青山,这正是佛门第一大宗隐显宗的标志。
李若水一时怔住,这是约战了?转头望向师兄,二人对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沉重之色,还有决然之意!
二人心中明白,自从佛陀降世,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
寇谦之双目炯炯,对觉慧言道:“佛门高僧大德既有此雅兴,我道家门人,幸何如之,自当扫径迎客!”
这不是战不战的问题,已是不得不战之事,哪里还用得着与掌教及一众师兄弟商议?
寇谦之稍一思忖便断然作了答复,死则死矣!如何能示弱?
觉慧再次宣了个佛号,微微躬身为礼,道:“佛陀有言,佛道两门,乃世外之争,应适以世外之法则。”
“修士一怒,流血飘杵,我佛有好生之德,道亦有道。”
“佛道两门修真之士,不应参乎世俗之争。或争斗于战阵,或互殴于闹市,伤人无算,有干天和,未知尊意如何?”
这实际上是修真界一项古老相传的约定,能有什么好说的?然无论佛门还是道门,这些年都已与世俗王朝缠绕不清。
李若水、林灵素本身已入朝为官,大宋道录院更都是修道之士充任。
佛门之中,完颜宗望以洞明之境,却也是金国宗室,做了金国右元帅,率兵南侵;完颜元宜亦受军职,不久前已是金国西京路济南府副留守。
金国皇室拜入宗门或者和尚头陀入仕为官、为幕为僚者难以数计,这可怎么算?
李若水思虑良久,朗声说道:“此乃上古之规,我青城自当约束门人,不干天和。”
鸡毛蒜皮扯不清,不就是金人已兵临城下,不让我们打吗?
不打就是了!你佛家皈依佛祖,自负菩萨心肠,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自当洁身自好。
若佛道两门在战场争斗,打打杀杀,那将血流成河,你佛门将有何面目见佛祖,又岂是我道家所为?
寇谦之也点了点头。
佛门修真不参战,自是好事。否则这口子一开,天下黎民,哪有宁日?
觉慧和尚看了身边僧人一眼,两僧齐齐宣了声佛号:“阿弥陀佛!信也送了,话亦带到,贫僧告辞!“转身而去。
这次两个和尚却没有行功显摆,不徐不疾的走了出去。
林灵素沉沉地望着觉慧光光的头颅,五点崭新的戒疤婉然,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