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混在三国当军师 > 关于三国时期的谋士和统帅型武官

关于三国时期的谋士和统帅型武官(2/2)

目录

倾向于当谋士的如蒯越、逢纪等人,他们的优点是可以构思出一些更为复杂、相对比较高深的计策。但是他的缺点却是思考计策需要时间,在面对敌人使出的计策时,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才能看破。有时候来得及,比如逢纪虽然当时没反应过来,但很快看破了青州人的诡计,成功助袁绍夺取了冀州。而有时候来不及,比如蒯越,因为没能及时猜到孙坚在大别山布置的是疑兵,故而被孙坚占据了先手,以至于之后一直处于被动之中。

而倾向于亲自领兵作战的高智将领,他们的优点是可以很快设计好计策,面对敌人布置的埋伏,也能及时嗅出不对劲的味道,从而做好防备。但是身处一线战场上,由于要顾及的事情太多,故而难以专心构思出一个足够高深、精妙的计谋。

简单来理解的话,大家可以把他们看成是西幻中的魔法师和战士。魔法师的法术威力大,但需要时间来施法。战士攻击力不如法师,但攻击速度快,面对部分魔法攻击也可以尝试躲避开。

--

最后是谋士的分类和武将的分类。这个倒是在很多其他三国小说里略有提过,我也提一下:

谋士根据擅长的方面,可以分为三种:内政型、战略型和战术型。

多数谋士只擅长内政、战略、战术其中之一,也有擅长其中两样或者三者全能的。

很多小说就不分这个,那些作者觉得只要是谋士,是聪明人,就一定是全能的,内政也牛战略也牛战术更牛。导致的结果是很多擅长内政的谋士去跟敌人在战场斗智,比如让鲁肃、张昭这样的人去一线指挥军队设计谋划……违和感简直爆棚!

同理,武将也是分类型的,不过这个就简单多了,只有两种类型:勇将与智将。

勇将擅长带领小部队进行一线冲锋作战,比如赵云、张飞这样的,就是勇将。

而智将则是坐镇中军,靠指挥部队来击败敌人,比如麹义、徐荣这样的,就是智将。

同样有智勇双全的,如张辽、曹仁等。

目录
返回顶部